我今年研二,本科研究生专业都是经济学,面临就业压力,和其他很多身边的同学一样,报名参加了11月底的考试,因为之前不太清楚考两门、三门和五门的区别,以为只有全部通过才能拿到从业资格证书,于是就一口气把5门的书和练习册都买了,而且全报了名。后来才知道真相,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全部攻克。
       拿到书是10月13日,11.28考试,还有整一个半月,因为研二没有课,老板找到也不多,所以决定一门心思复习考试,没有具体的计划,第一遍复习的方法是按照基础-交易-分析-基金-承销的顺序开始看,每看完一章就随即做完辅导书上的题目,以便巩固。每天8小时高质量学习。基础看到很仔细,用了6天,后面的四本书按照每5天一门的速度推进,需要强调的是,第一遍必须认认真真的阅读和理解,当然会有不太理解和记忆很繁琐的地方,但尽量吃透,并且覆盖所有书中的内容,因为考试题目可能就在某一章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出现。这样大概用了一个月,结束了第一遍复习。
        这时的感觉是:“曾经”看了很多证券的内容,但遗忘非常严重,所以第二遍复习必不可少,复习的内容还是教材和辅导书,顺序也相同,不同的是在回忆第一遍理解过程和记忆那些需要强记的内容的同时,做一些总结,比如: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ETF和LOF、不同类型国债的特点。这个过程用了大概10天。
       考前5天的时候,已经到了及其厌学的阶段,我放慢了节奏,考前3天,参加了一些同学聚会,发现心很散了,很没有底的感觉。考试的时候觉得比较麻木,就像回答问卷一样,全是客观题,很多模棱两可的题目。
       最终我的成绩是基础68.5,交易70.5,分析73,基金65.5,承销62.开心了两天,呵呵。
       我最想对准备参加考试的同学说的是,一要认真看书,不求滚瓜烂熟,但求全面覆盖。二是我没做好的一点,就是临阵磨枪,争取在进入考场之前把这门课的内容都略略看一遍,争取有个印象,在考场上遇到的可能性挺大的。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