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河流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需要助推中国环保企业‘走去出’,服务绿色‘一带一路’。”
不久前,澜沧江-湄公河思茅港至景洪恢复通航,国际运输船舶可在中国思茅港至老挝琅勃拉邦港自由通行,意味着澜沧江-湄公河这条跨越六国的国际河流航运得到扩展。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合作共赢,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可使沿线各方获益,有利河流次区域百姓福祉。“澜湄”合作现已成为一个范例,正帮助促进“澜湄”次区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此间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回避,也从不回避。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一些经验。以往经历,使得当前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空前提高,因此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走绿色之路。
近些年云南帮助老挝在湄公河投放鱼苗,恢复河流鱼类种群与数量。
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中诞生大量环保企业。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依靠环保企业帮助实现。
(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相关文章,如有侵权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