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12-18 07:17:38
有点钱的人就是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7:33:28
既可以炒也可以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7:38:26
[em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05:23
juvent 发表于 2009-12-17 12:42
老鱼父 发表于 2009-12-17 12:02
hxygsh 发表于 2009-12-17 11:49
ZF目前也是两难,对于ZF和利益集团,这篇文章的聪明之处就是谁都不得罪,让老百姓自己选择,反正最后吃了亏是老百姓自己的事,与ZF和利益集团无关。实在是高!
不过,这掩饰不了现行ZC和利益集团的暧昧关系,凡是为基层民众服务的都要dm,任何一个ZF都不例外,皇帝都避免不了,何况非世袭的领导。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或力度,很容易让老百姓对ZC失去信心,毕竟我们的社会阶层不是由精蝇占绝大多数。
问题在于法治不了ZF和利益集团,他们超越法之上。
如果谁能拥有代表大众的权力,希望他能实施或者呼吁改善法治和政治。
如果谁的思维总是“以课重税”或者“以行政限制行为”来解决问题,那我希望这样的人不要拥有代表大众权力。
哈哈,我相信大众选出来的代表一定会支持对房地产转让收益课重税以抑制投机性购房。理解哈耶克的信徒不想走上通向奴役路,因此希望限制府政成为怪兽,可府政在虚拟的论坛里已经变成了****,还不够怪兽吗?方正它都要干预的了(想想最基本的土地制度),不如让它做些利民的事。美国也收房产税,而且是根据房子的市价收。纽约的楼价很高,但租金由上限。诟病的人很多,但存在自然有其道理。

楼主对解决房价过高有何见解?难道它高认它高,清风拂山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09:17
房子是用来赚钱的,对于某些人来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09:51
kongzhaolei 发表于 2009-12-17 13:23
中国的房子问题不是楼市的问题,而是中国根深蒂固的观念
不完全是,连我妈都认同将买房的钱存银行赚利息用来付房租不一定亏。可租房还是有不稳定性,如果政府能培育成熟租赁市场,让租房经济方便,人们自然不会急着买房。买车也一样,如果公交的士干净舒服,更多的人会选择不开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13: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15:01
kongzhaolei 发表于 2009-12-17 13:23
中国的房子问题不是楼市的问题,而是中国根深蒂固的观念
不完全是,连我妈都认同将买防的钱存银行赚利息来缴租不一定亏,如果府政能培育成熟租赁市场使租房方便舒适,很多人自然不会急着买。同样,如果公交的士方便舒服,很多人也不一定自驾污染环境。

这个回复不知是不是将府政写反了,居然要审核,改正错误再发一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19:47
房子是给人住的,是给牲口炒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23:03
本质是供求关系决定,要改变价格,就要改变供给和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43:34
精英统治的原罪,他们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也就是嘴巴上说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看看现在谁是拥有多套房子资源的最大比例人群就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46:25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48:12
居住权应该是一项基本人权,就和教育、医疗一样。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否则,只是物质上去了却没有人权,这就不是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50:08
也不是说不需要市场投资,但应该对于住房需求进行分层,基本的需求要保证,高档的需求可以市场化,反正是有钱人,让他们炒作去,不干我们老板姓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50:19
人民日报会登这样的文章?怀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51:37
应该把自住和炒作分开,有钱人可以投资和炒作,但是政府也要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政府当甩手掌柜,把民生问题寄希望于通过市场来解决已经被证明终究会失败的,教育医疗。连西方国家也没有鼓励通过公共事业进行敛财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何要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8:55:13
应该是双重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09:52
coplandwang 发表于 2009-12-17 07:25
乐观地....?
为什么一说到价格的绝对高低,就拿香港、外国说事?为什么不看看相对价格?在工资中的所占比重;如果什么都靠市场调节,什么土地供应是有限的,这个吧,那个吧,那Z-F干什么?房子既然是用来住的,为什么不规定10年内不准过户买卖,无论新房还是旧房!
不能拿其他国际城市的价格说事,我同意。规定10年内不准过户买卖好像有些不妥,还是用该用税收调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12:48
特色 单纯的经济学如果没加上其它的的东西辅助解释的话,我觉的是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14:18
既然是泡沫,就让它破灭,怎么想辙也是惘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17:09
美国的房价指的是 别墅的价格 而中国的“小窝”的价格已经比那个价格还高了 相比之下 该怎么吧 该不该降就显而易见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17:23
不要总拿温州人和游资说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26:47
一个水泥盒子,有什么稀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32:16
小老百姓自己手里有了点闲钱,都想投个房地产。更何况大机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36:28
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市场不需要供给需求曲线去定房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39:35
人民日报也发这么随意的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52:50
21# juvent

稍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应知道,对于“炒”课以重税并不是“行政手段”。以最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为例:自住房住满5年以上的,出卖时免销售税,你是生平第一次买房自住的,免税$8500 USD. 而对于转手就以牟利为目标的短期“炒”卖,则课以重税。是的,按此逻辑对所有的短期“炒”卖牟利都课以高税,股票也是,美国税法规定持有股票不满一年的“炒”卖收取重税。

此外,法律应该是用来遵守执行而不是呼吁的。没有ZF, 领导,官员,团体,D派,“先富起来”的人,可以高于法律。当然,法律包括税法,是以代表大众权力的国会制定的。没有一个人和D可以说他代表了大众的权力。

看看,中国已经怎样一个“炒”字了得:地方zf炒地皮,开发商再与地方zf联手“炒”成囤积地王,区域“先富起来”的“炒”房团体与银行联手取得低息贷款“炒”高房价。市场被扭曲, 没有公平可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53:50
看了大家说了这么多,但是都是从道义以及理论上来看,作为一名地产从业者,我和大家来分享一点个人的想法,让大家看看实际操作的一些事情,要是觉得对呢,就支持一下,要是认为不对呢,也不要猛拍砖。
房子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各方学者、专家以及官员都在研究如何来维护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很难,这个必须说很难。
大家在这里都是学经济学的,应该知道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性,无利不起早。只要这个市场有利润,能够收到超额收益,那么资本必然争先恐后涌入这个市场,这个与道德无关。投机在任何市场都有,期货、股票市场里面,我相信目前大部分散户实在投机,而不是在投资,长远的价值投资估计没有多少散户会认同,那么为何没有人指责这些人投机不对呢?这个是同市场发展水平有关系的,投机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问题在于投机的比重应该在多少合适,以及投机的产品的社会意义,这个才是重要的。如果地产市场没有利润,那么资本自然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那么为何资本认定这个市场有利润呢?这就是中国正处于高速城镇化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贫富分化、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地方财政和GDP考核以及金融制度的不健全。这个我下面逐一来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09:55:53
当下的中国就是出于高速城镇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越来越多的小城市的人涌入大城市,这些人要么是通过上学的方式,要么就是打工的方式进入城市,这个是一个经济社会所必须直面的问题,也就是城市的快速膨胀,这些人到了城市当然希望落脚,有住宅来居住,纵观世界各国在这个阶段都是如此,房地产高速发展。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人向大城市流动,同时也有资本和资源源源不断地向大城市流动的过程,台湾70年代的城市化阶段也是如此,大城市空前繁荣,而农村和落后地区日益衰落。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人来到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等,这些人既有我们很多穷学生,也有很多地方的富人,他们带来了当地的财富,自然希望在当地定居置业,如果我们做一个模型可以看到,原有的体制下,一个城市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市场环境,外来的资本以及人才非常难以进入,因此可以视其为一个相对封闭环境,但是现在人和资源开始流动了,外来的人口和资本涌入,外来的富人凭借其资本投入到房地产市场里,实现了挤出效应,他们有实力来购买更高价格的物业,而地产商当然是乐得河水不洗船,趁势推高房价,而房价一张就让这些外来资本的投资客看到了进一步上涨的希望,于是投入更多资本,价格也就随之扶摇直上,这个过程与股票市场很相似,大家都是买涨杀跌,去年年底我们的确做过一些降价促销活动,但是问津者寥寥,即便是自住的人也在想房子会再降一些,毕竟房子可是总价最高的商品,一旦出手可能就是多少年的债务,因此他们在观望,希望再降一点他们再出手,而当降价一些的时候,他们又再观望希望再下降一点,因此一直没有出手。结果今年形势转变,我们的价格不断拉升,每拉升一次就有更多地人来购买。所以这个市场的弹性是很有趣的,你越降价反而人们越观望不敢购买,而你越涨他们越恐慌害怕再涨于是就出手购买。这个市场才不像那么多专家说的降价就有人来购买呢,不是的。
但是中国的房子有个很特殊角色,那就是房子背后的福利性,这个东西才是让很多人购买的原因,也是人们愿意投资的原因。比如目前大部分城市里孩子上学是要依照学区来上学的,如何认定学区呢,就是依照你的房产证和你的户口。凡是在北京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北京中小学教育是在西城、东城、海淀最好,如果你的房子在这三个区,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就近入学就会非常便利而且会享受很好的教育,比如各个大学的附中、北京四中等等都在这里。如果你的房子不在这三个区,那么你孩子将来入学的时候可能就会去一些不太好的学校,凡是做父母的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只要父母还稍有一些实力的,当然希望到这三个区去购买房子。因此作为投资者自然就是抓住了这个心理,只要他们有实力有资本,就可以在这三个区买好的学区房,等着升值。除了学区以外,还有相关的医疗等等附加因素在房子上,所以房子才是让很多人竞折腰的原因。要想控制住房价,就要让房子与相关福利脱钩,只要不脱钩,还是会有很多人购买的。有人说丈母娘主导论,或是结婚女青年主导论,其实这些都是表象,归根结底是人们要得到房子背后的福利和稳定,这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观念,而是现实考虑。如果北京市各个城区的教育水平差不多的话,你看这三个区的房价还会不会那么畸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