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08 2
2018-07-21
    首先,我们必须读懂中国版图,它既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必须依托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奋斗的结果。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


1.webp.jpg



    欧洲面积约为1016万平方公里,和中国差不多,但是目前的欧洲却有42个国家,除了俄罗斯外,欧洲的主要大国是英国、法国、德国,次一点的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它们相继对欧洲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目前欧洲的领头羊英、法、德三国面积仅占欧洲面积的1/10左右——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的面积大小。


2.webp.jpg



    北美总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有23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占北美洲的总面积的80%,美国官方公布的陆地国土面积为约937万平方公里,加拿大为997万平方公里,除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外,北美洲的其它的国家都非常的小,甚至都不如中国一个市大,比如古巴、巴拿马、海地、多米尼加等。


3.webp.jpg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主要大国是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中国在亚洲地理版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当代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60多度,相距约5000公里,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


4.webp.jpg



    与加拿大和俄罗斯相比,中国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几乎没有寒带(仅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搭点边)——这也是中国人口比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中国的环境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特别看好处于温带地区的国家,他说:历史的真正舞台所以便是温带,当然是北温带,因为地球在那儿形成了一个大陆,正如希腊人所说,有一个广阔的胸膛。


5.webp.jpg



    可以说,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奋进的民族,从来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民族,先辈们开疆拓土,不断的拓展民族生存空间,才形成现在中国的版图。

    但是,中国的版图为什么是这样的?难道中国的版图不能更大吗?为什么有些版图我们守不住?

其实,中国版图的扩张,在冷兵器的时代已经达到了极限。

    中国气候最好、最肥沃的土地在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高山耸立、向北气候恶劣,我们可以把中国版图大致呈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东部平原地带,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第二阶梯为中部区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区,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6.webp.jpg



    大家来看看中国的地形图:


7.webp.jpg



    我相信大家看到这个地形图,就会知道中国的版图为什么是现在这个形状了——地形控制。

    在冷兵器时代,中国是很难打过喜马拉雅山吞并印度的(当然,印度也没有本事穿越喜马拉雅威胁到中国的东部地区),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北部的高原的游牧民族,由于游民民族文化、技术比较弱后,而高原地区离发达的东部地区相对比较远,所在这北部的领土经常出现反复的“易主”!

    但是,总体上来说,中国是占据优势的,因为北方高原的后面是极寒的西伯利亚,其无论是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不是能和中国东部地区相比拟的。

    中国的地形与北美接近,而与欧洲形成强烈的反差。

    欧洲以平原为主,而且存在很多的民族,这种多平原无险可守的地形特征导致欧洲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不同于欧洲,中国的汉族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中国能够在很早之前就能在平原地带建立统一的政权,然后向西、向北扩张,而欧洲的民族太多,不存在绝对优势的民族——德意志族、法兰西族、意大利族、俄罗斯族等都不弱,所以他们只能不断的征战,而不能实现一个统一的欧洲。


8.webp.jpg



    我们都说中国是这个地球上战略鼻祖,当我们出现三十六计的时候,欧洲还傻乎乎的一对一的死拼,因为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双方只能硬抗!


9.webp.jpg



    不同于欧洲,在中国不仅仅有平原战,还有山地战和丛林战。

    这也是冷兵器时代西方入侵者无不以失败告终的重要原因,也是模仿欧洲军事理论的国民党军队在与军事理论完全本土化的共产党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与规模化的整兵制作战相比,共产党的游击战、麻雀战、持久战更适合中国的地形特征。

    可以说,在世界的历史中,象中国这样能存在下来并一直保持大国版图的国家是非常的罕见的。

    黑格尔说:“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的国运来比较它们,那么,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一个帝国。

    就像金庸说的那样:中国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

    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地理格局:我们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将世界划分为“九极”。


10.webp.jpg




11.webp.jpg



    在这“九极”中,巴西、澳大利亚由于面积相对较小,而且处于热带地区(不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因此被排除在外,而非洲虽然面积较大,但是其处于热带地区,且存在大量的沙漠也不是主体,而西伯利亚地区处于极寒地带,而且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且没有暖水港口(北冰洋只有几个月解封)。

    真正有潜力的只有欧洲、美国和中国,因为这三极拥有适宜的温度、暖水港口和丰富的资源(平原和山脉)——平原是粮食的主产区,山脉是水的源头,是矿产的主要来源区(这点以后我们再给大家普及)。

    而在欧洲、美国和中国之间,毫无疑问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因为美国处于美洲大陆,远离地球的中心(亚欧大陆),欧洲民族太多,呈现“碎片化”的模式——欧洲的法国、德国、俄罗斯多年征战让整个欧洲碎片化,无法形成“合力”,而且这种碎片化的模式何时才能整体化,不要我们,就连欧洲人自己都迟迟看不到希望!

    可以说,在全球地缘政治比较中,中国的地理版图拥有较大的优势。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面,与碎化分布的欧洲各国不同,中国版图在东亚居相对主体的地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与在南亚中居主体地位的印度和在北亚居主体地位的俄罗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战略缓冲地带,这使三国不形成绝对的冲突:印度的发展重心在印度洋,中国的发展重心在西太平洋,而俄罗斯的发展重心在欧洲部分。


12.webp.jpg



    虽然中国因为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结构,在近代闭关锁国导致在工业技术上与西方国家相差了一个维度,承受了百年的屈辱,但是在中国反应过来后,仅仅用了7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道路。

    不同于欧洲有众多的强国,在东亚,中国占主导地位,其它国家无论在人口、资源和领土面积都远远不是和中国在一个层次上的——虽然日本在一战后短暂的崛起,但是是历史的角度来看,日本在近现代的强大终究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也将逐步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藩属国。

    欧洲多强并存的格局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注定欧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处于内耗之中。相反,在东亚的地缘格局中,中国的主体地位将有利于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合力的形成。

    同样,美国的强大也是漫长历史上的一次“偶然”,而这个偶尔将会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欧洲的发展而逐步归位——蜷缩在美洲大陆!

    所以,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只要我们中国人能团结一致,那么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遏制中国!

因为中国不仅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汉族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与其它民族深入的融合在了一起),而不像欧洲一样,仍然以民族划分区域。

    有人说,美国“联俄遏中”、“联欧遏中”,其实是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地缘结构——中国根本不害怕其它势力的遏制,它们也遏制不了中国。

    有人或许会说,中国石油和矿产不够,所以必须要和世界联系,离开世界,中国就会哀弱。

    其实,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目前中国提供全世界80%的中低端制造,这加大了中国对石油和矿产的需求,如果中国不再提供世界的需求,那么中国的石油和矿产足够整个东亚地区使用,根本不需要进口。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根本不怕围堵,也不怕“逆全球化”,中国,无论从领土面积、人口,还是资源上来看,中国都可以独立于世界,形成一个内部循环体系。

    目前制约中国的是:技术!

    是清朝闭关锁国后与西方国家拉开的技术距离,一旦我们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那么未来的世界,一定属于中国!

    世界上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能遏制中国!


附件列表
12.webp.jpg

原图尺寸 203.08 KB

12.webp.jpg

11.webp.jpg

原图尺寸 129.91 KB

11.webp.jpg

10.webp.jpg

原图尺寸 107.35 KB

10.webp.jpg

9.webp.jpg

原图尺寸 163.63 KB

9.webp.jpg

8.webp.jpg

原图尺寸 160.17 KB

8.webp.jpg

7.webp.jpg

原图尺寸 956.42 KB

7.webp.jpg

6.webp.jpg

原图尺寸 270.16 KB

6.webp.jpg

5.webp.jpg

原图尺寸 198.9 KB

5.webp.jpg

4.webp.jpg

原图尺寸 104.74 KB

4.webp.jpg

3.webp.jpg

原图尺寸 110.27 KB

3.webp.jpg

2.webp.jpg

原图尺寸 209.17 KB

2.webp.jpg

1.webp.jpg

原图尺寸 104.06 KB

1.webp.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7-21 08:11:54
very good article, 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7-21 09:16:47
Thank you so muc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