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6068 10
2009-12-18
悬赏 5 个论坛币 未解决
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右移600亿元。同时政府购买增加300亿元,MPC=0.8,挤出效应600亿元,我们预期长期中()
A 实际GDP与价格水平都上升 B 实际GDP与价格水平都下降。C实际GDP上升,价格水平下降 D实际GDP 上升,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疑问:总需求曲线AD水平移动的幅度应该是1500吧?比供给移动的大,怎么价格下降了呢??
顺便问一下:书上说长期财政政策扩张不会影响产出,但由于价格上升,使得实际货币余额下降,那么很据MV=PY,既然产出没有变化,MV没有变的话,价格上升是怎么回事呢???
上题答案: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8 19:02:28
这题是考察有利的供给冲击下的宏观经济管理吧?  财政政策力度这么大,1500再减去挤出效应的600 也有900,比供给冲击的600大,从图形上看应该是物价上涨了的, 而且长期而言,AS曲线会回去(即使潜在产出也增大了,但一般一开始的财政政策会使得产出大于调整后的潜在产出,所以AS会回去),那么长期调整中物价也上涨

或许是答案有误吧,个人觉得A才对~~  欢迎批评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01:44:30
书上说长期财政政策扩张不会影响产出
哪本书上说不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19:49:02
本人也觉得A是对的。
这里有个疑问:在长期财政扩张会使价格上升,但产出不变,因此实际货币余额下降(某参考书看到的),但是若很据MV=PY不就矛盾了,难道V变了么,在分析长期的货币政策时假设V不变,这里怎么回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0:58:25
4# summersalase

如图:

图是截自多恩布什的书,根据他的说法,长期来看,通胀无疑是由货币供给上升引起的,而这一题只是说 可能实际的货币余额下降,但并不代表名义的货币供应不能上升啊?  那个货币方程式MV=PY中的M只是名义货币量,不代表“实际”。不过一般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会和物价同比例上升,所以才有“货币中性”的说法吧?   

具体到这一题,着实有点矛盾,因为题目限制了政府购买的这一种财政政策,照平常而言,应该还有货币政策~~   题目给出的条件都是适合短期分析,可是答案又要分析长期,显然不太合理呢~~

另外,想说的是,那个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其实到了20实际80年代就不太能解释美国的现实了,早期的货币数量论之所以能认为 Y和V 不变,主要是因为那时候主要以农业为主,实物产出随着人口和劳动力数量缓慢地变动,那时候金融也不发达,人们的支付方式也很少改变,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也缓慢变化。但越是到了现代,V和Y的变化就越不能忽略了。 而且货币数量论应用的时候 , 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M的变动来预测P的一种变化趋势,而很少用P的变动来说M怎么变动。 所以这一题如果先用其他分析框架得出P上升,然后才来用MV=PY来审视这个P的上升的影响的话,就很难解释通了~~

以上是我的理解,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9 21:42:25
答案是C 没有问题。长期均衡时的供给曲线是条垂线,需求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期初由于供给曲线右移600,需求曲线右移900,结果实际GDP增加,价格水平上升。但在长期中,如果没有货币供给变化时,需求变大时物价是不可能上升的,较大的产出会带来较低的物价,因此最后的结果是实际GDP上升,物价水平下降。答案为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