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强大的总部
这是正确的废话,但确是行业现实的死穴。总部强大,强大,再强大,这是比超市更加重要的话题。因为店小,末端都是嗷嗷待乳的孩子,也有跨距离管理的问题,信息会阻塞或失真,也容易出现重复性厌恶,总部强,是需要建立一种专业支持与及时响应支持的体系。拓展、培训、督导、物流及财务系统需要非常专业全面的建设,先重后轻、甚至一直很重,是这个业态的基本逻辑。
当然,总部强并不一定是简单加人,而是事情办好的人与科技结合的效率;总部强并不一定是总部大而全,而是重点业务的强大处理能力;总部还要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有应对市场、对内部效率该有的变化和变革能力。
在核心技术方面,总部能力很重要的方面是重资产投入,未来特别是鲜食中心及研发中心,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展开,核心则是供应链的控制力。其次是营运技术,对包括营销,货品周转管理,必须让门店极致简单化。总的来说,供应链和营运形成的共同逻辑是有好货进入,有快手段销出。
当然,逻辑如此,我们只是在想,为什么同样的从业者,差距为何如此巨大,也许答案,企业自己最为清楚,所以总部建设的药方,也只有企业自己最知冷暖。
3、进行中国式创新
一定要学习日系便利店的营运,这是行业的共识,但中国需要出自己的猩便利、好邻居、today、美宜佳们。而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把市场上的便利店分为四种:
A、传统便利店,主要指过去国外导入的标准化的便利店定义,在面积、功能、营业时间、经营门类等方面有严格的内容定义。
B、新型便利店:我们把它定义为在外资便利通用功能上创新,具有高度便利性特征的门店,包括各种无人便利店和跨界便利店。
C、中国式创新性便利店:我它定义为结合了西方便利店效率特征,同时高度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特征的新型便利店,这是我们呼唤的未来。
D、伪便利店或弱便利店:包括各种夫妻老婆店及烟酒食品店,有很强的便利功能,但无鲜食类个人餐。
从中国过去任何一种商业成功的现实来看,中国化都是一个核心问题,谁能高度本地化,谁将能脱颖而出。这个中国化创新,可能最主要还是在鲜食领域,要伴随着生鲜制品工业化,与餐食和饮品高度结合。在便利店夺胃战中,由于中国消费者自己的口味特征、居住方式、工作方式,围绕热食、现制、快速交付、都市生活及跨界合作进行突破。
在日本,全家在东京推出以FIT & GO命名的24小时健身房、与Airbnb合作客人到全家取钥匙服务等,宜快宜慢推出的便利店与书吧结合等,中国便利店需要理解鲜食工业化的效率逻辑,同时跨界和延伸,这其中还有无限可能。
在内容方面,标准食品有时很难超过商超的幅度,其实更主要的是效率,而不是单纯的差异化,当然,如能形成差异化+效率,企业一定会形成自己号召力。
此外是发展逻辑。在特许经营方面,一般有自营、紧密加盟和松散加盟三种方式,日系便利店基本实施严格的加盟管控,合作条件十分苛刻,十分强调自己的品牌维护,学习日系便利店的逻辑,需要强化的是总部能力和终端适度灵便;而像美宜佳松散式加盟,每一天的二级品牌,阿里、京东希望将进行的夫妻店改造,则需要优化品牌能力,可以通过二级品牌或营运赋能进行控制,有利益,加盟商自然会投诚。
4、让行业能力变成企业自己的能力
这个行业有很多优秀者,优秀者有很多优秀能力,今天,现实的话题是怎么让行业共识能力变成企业自己的能力,便利店定位于“一人食”的鲜食类和超市生鲜一样,是拳头、是流量关键。我们将其可以分为中和外、餐和饮了两个维度:
A—中式餐类:粥、面、馒头、包子、饭、油条、饼、米粉、凉皮、快餐......
B—餐类:面包、饭团、关东煮、寿司、盒饭、沙拉、炒面、香肠......
C—饮类:豆浆、茶、果汁、花茶......
D—饮类:咖啡、类酒......
显然,便利店任何一个产品线,都有一种独特的品质生产周期逻辑,它的供应与否取决于品牌的客群定位,更加受制于企业的能力定位,在有限的面积里,还取决于客流的供养现实,有效率门店才能做长时间的坚持。要做好,始于口味,成于流程,好于物流,续于客流。
除了强大的总部力量,门店经营团队也十分重要。像全家,为了提高员工“主人翁”精神,采用了内部加盟的模式,门店的选址、设备、商品都由总部负责,而让内部员工成为加盟店店长,所以相对其他便利店,全家员工要普遍年轻一些,全家还鼓励一家人共同经营。当然,这一前提是单店盈利能力强,全家合伙人的逻辑值得所有便利店系统学习和借鉴,除了研透合伙制,我们暂时没有更好的建议。
5、新技术运用与营运质量提升
新技术的运用,在零售行业永远是持续的主题。一是工具性技术,如无人收银机、智能货架、智能温控设备、自助设备等;二是基于新技术基础上的营运技术,如O2O、移动管理、数据选址、智能数据分析等。而对于无人便利店,当下还是在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作为试验业态和技术储备,建议企业可以尝试,但真正可以广泛采用,还需要一个过程。技术有未来,营运靠质量。
技术很多时候会助力营运质量的提升,便利店本质上还是个供应链生意,在物流、鲜食加工等后台能力方面,企业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力,不管新旧资本或新旧力量,最终都要用价值来转换,所以,关于品项配置、品质管理、商品更新、个性营销等内容,都是获客的基础价值要素,也是业态流量的底基。
最后,我们也希望总结,中国式的发展到底是什么,以2016年为限,我们可以把中国便利店的发展分为前资本时代和现资本时代,今天的营运包含大量的过去积累,但有更多的新时代特征:一是明显的快速跨阶段特征,未强先大;二充斥着浮躁和回归的结合,资本大量入场改变着行业的格局;三是多层级特征,各线级市场差异巨大;四是本地化的餐饮和生活习惯;五是技术超高速进步。
这些特征决定了当下的中国便利店市场,市场总是用巨大的浪费而非工匠性的积累实现发展,浮躁的时候,大家一起狂欢,而后资本期,并购整合和价值回归会成为新主题,我们只是期待,剩者为王时代的到来。笔者也相信,中国的便利店市场,一定会有若干中国品牌实现超越,成为和日系便利店品牌一样优秀的存在。
深兰科技
联商专栏 上佳  
新零售黑板报
  2018.07.26
论坛新推出区块链技术计算出的新通用积分,原注册会员可免费领取。还没领取的小伙伴们,赶快来领~您领了没?
https://bbs.pinggu.org/ext8_airdrop.php?airdropfrom^^uid=456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