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64 0
2009-12-18
本篇文章是接着前面我对“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之一来讲的,有兴趣的读者请查阅前面的内容。


第六,产权决定价格。马克思早就说过,交易者对商品拥有所有权是商品交易的前提,新制度经济学也揭示产权缺陷将影响交易的效率。很显然,供求背后的产权对商品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公海渔业资源就没有捕捞权的定价,有领土争端的海域石油开采就是由实力说了算;三十年承包期的耕地的转让价就比50年承包期的同等土地便宜,不征环保税的产品就比征环保税的同类产品便宜等。

第七,信息不对称造成价格很难由真实的商品供求或对等决定。商家的广告轰炸以及对时尚文化的引导往往导致过度消费――即由于攀比心理导致的一时弥补缺憾、过后并不增加幸福感的消费,从而抬高了价格。传销组织中买商品入会是不能讨价还价的――经洗脑后入会的人甚至失去了正常判断力(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保险促销等服务领域)。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本质是性价比严重不合理,根源主要在于消费者缺乏商品质量知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果能廉洁公正执法和宣传教育消费者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又说明,供求背后的实力如何起作用)。
第八,劳动力价格――工资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由供求决定。黑煤窑里违法现象就不用多说。《最低工资法》就是限制供求机制的。再比如: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就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指定了最低要求――这对出口型发展中国家的用工报酬可能比《最低工资法》还管用。其次,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曾经也论证了,在市场经济社会无产阶级往往只能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说明即使劳动力市场完善也难保证雇工获得公平的“工资”――即:不受剥削的工资。这是因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实力是不对等的――有工会组织且法律保障性好的国家工人状况就好一些。
第九,从宏观经济的视野看价格就更难用供求机制来解释了。总体物价水平(物价指数)主要由政府控制的货币发行所左右,行业结构中的物价变动也基本上是政府采购到哪、哪就涨价,政府财政支持什么、其需求的商品类就会涨价。其次,政府的微观管制政策――例如市场准入的门槛同样影响供求。总之,从宏观来看,供求只是一个幌子,价格的决定背后是实力。
第十,世界贸易价格美国人说了算。其他理由不说,单说美国几乎垄断了世界贸易的中介手段――美元的发行。因为世界货币是美国人提供的,所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政府采购”商;美元流向哪里,哪里就涨价;流出哪里,哪里就跌价。大家争抢美国市场,只要美国稍稍通货紧缩,各国出口产品就得都跌价。大家很高兴都赚了美国的钱――但赚了一个符号和数字(因为这些钱大多又变成了美国国债,而美国国债的发行往往是为了对外战争,于是,大家花钱请美国人打自己)。
纵上所述,无论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商品和劳务价格都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供求机制决定的。供求只是一个幌子,背后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实力乃至道德水准等才是决定商品价格的真正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