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投资决策不基于短期表现
常常读我们年报的人可能都知道,我们的决定不是基于短期股市的表现,我们注重的是个别企业的长期经济展望。我们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对短期股市、利率或企业活动做任何的评论。(巴菲特)
适用于企业经营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股票投资,投资人在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所展现的韧性应当与一家公司的老板持有公司全部的股权一样。(巴菲特)
在我们这次买下来的公司当中,确实就有好几家今年的盈余将会较1999年或2000年减少,不过对于这点我们并不介意,因为每个产业都会有景气循环(只有在券商做的投资演示文稿中,盈余才会无止尽地成长),我们不在乎这短期的波折,真正重要的是长期的结果,当然有些人会比较看重短期的成败,而这反而能增加卖方出售的意愿或降低其它潜在买家的竞争意愿。(巴菲特)
19、不有意逆向操作,独立思考
反向操作有可能与群众心理一样的愚蠢,真正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而不是投票表决。对于人性的观察也适用于财务投资之上,大多数人宁死也不愿意去思考。(巴菲特)
20、不以政治、经济或股市宏观大势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对于坊间一般投资人与商业人士相当迷信的政治与经济的预测,我们仍将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却从未让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投资哲学造成丝毫的损伤,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的企业看起来有任何的不妥。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运用资金的态度,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少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是利用某些历史事件发生,悲观气氛到达顶点时,找到最好的进场机会。恐惧虽然是盲从者的敌人,但却是基本面信徒的好朋友。在往后的三十年间,一定还会有一连串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我们不会妄想要去预测它或是从中获利,如果我们还能够像过去那样找到优良的企业,那么长期而言,外在的意外对我们的影响实属有限。(巴菲特)
对于买进股份我们注意的只是价格而非时间,我们认为因为忧虑短期不可控制的经济或是股市变量而放弃买进一家长期前景可合理的预期的好公司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为什么仅是因为短期不可知的猜测就放弃一个很明显的投资决策呢?我们分别在1967年买进国家产险公司,1972年买下喜斯糖果,1977年买下水牛城日报,1983年买下内布拉斯加家具店,1986年买下史考特飞兹,而我们都是趁它们难得求售时才得以买进,当然也因为它们的开价我们认为可以接受,当初在评估每个案子时,我们关心的不是道琼指数的走势、联准会的动向或是总体经济的发展,而是这些公司本身未来的前景;而如果我们觉得这样的方式适用于买下整家公司的话,那么每当我们决定要透过股市买进一些好公司部份的股权时,为什么就必须采取不一样的做法呢?(巴菲特)
看过贴子的欢迎留言打个招呼,谢谢!
以上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