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机制探讨
作 者 : 王杰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外文题名 : An Analysis on the Regimes of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导师姓名 : 刘东国
学位年度 : 2015
关键词 : 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国际机制
摘 要 : 合作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主题。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全球性公共问题催生了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理论,进而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逐渐走上国际政治的舞台。环境问题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之一,也已经成为了地区治理的核心领域。 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然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地区长远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为此,东北亚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合作。从签订双边环境协定到实施跨国环境治理项目,从组织各国环境专家论坛到召开多边环境高官会议,东北亚国家在20多年的环境合作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ZF间双边合作为基础、多边合作为主体、多领域环境合作机制全面发展的格局。 本文沿着“介绍现状—梳理机制—效果评估—提出建议”的思路,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主体部分系统地梳理了东北亚地区环境合作机制的历史和现状。具体而言,第一部分阐述了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快速增长的经济水平和环境状况的迅速恶化,使合作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逐渐发展的地区治理理论和欧盟、东盟的环境治理经验为本地区环境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借鉴。第二部分系统地梳理了东北亚当前的环境治理体系,首先总结了中日韩双边合作进程,进而详细阐述了地区多边环境合作机制,包括所有ZF间多边会议机制和环境治理项目,最后介绍了非ZF间行为体的环境合作概况。第三部分从已有的合作机制出发,分析其取得的环境治理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约束力、合作层次不深、功能重叠等。第四部分在前一部分对机制评估的基础上,从机制整合、合作领域、合作主体等方面提出深化地区环境合作的建议。 在跨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区一体化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深化东北亚环境合作、构建统一协调的地区环境合作机制,将是各国合作应对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保证东北亚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对已有环境合作机制的研究和引导,将为深化地区环境合作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