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914 1
2009-12-21


坐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如果坐庄仅仅是一个二级市场收集筹码然后高位抛出筹码的过程,那任何一个资本雄厚者都可以轻易做到。所有的人都知道,吸纳筹码容易,而高位抛出筹码兑现盈利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非在大牛市中,没有“盘”外的一系列条件的配合,出货将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在资产重组题材的炒作中,表现得格外突出,因为它牵涉到优质资产的注入。有意思的是,恰恰在这个最关键的“盘”外环节上,地方政府总是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在国有经济轰然倒塌的历史噪音中,权力资本也悄然长大为一个可以四处出击的庞然大物。ST 黄河科最新一次重组的实践表明,中国权力资本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国有企业最核心的垄断部门,他们已然有能力将最后这块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资产玩弄于自己的股掌


在这个广泛蔓延于中国各领域的“革命性”分赃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几乎所有著名高校争先恐后的参与。在利益面前,这些自诩为“良知”与“精英”的斯文人群体,露出了它们一直隶属的那个权力差序体系的本性,现在人们明白了,他们与所有其他的权力分利集团毫无二致。有时他们的面目甚至更为可憎。这种面目,我们已经在深安达、St海洋等一系列的所谓高校或科技概念的重组操纵中,看得清清楚楚。在这一系列让人大倒胃口的操纵中,中国的某些著名高校以一种厚颜无耻的“高贵姿态”展示了他们高明的骗术。我承认,在一个骗子横行的文化中,我们令人尊敬的高等学府并不比其他骗子更应该受到指责。但所有的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高校,它们以前是,今天就更加是行政权力体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作为群体的道德上,还是作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上,他们丝毫也不比其他人更高。如果说地方权力集团在重组操纵中使用的是不容抗拒的行政命令的话,那么在有名校参与的重组操纵中,则更多地使用了“话语霸权”或知识权力。


到此,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地方行政权力在资产重组游戏中所进行的资源循环和分配过程了。这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向已经被掏空的上市公司注入外部公共资源,在二级市场上制造炒作题材。通过对股票的操纵,内幕人士从市场内部的投资者手中吸取资源,与此同时,通过增发或者配股将证券市场内部投资者的资源进一步集中到上市公司,然后通过行政权力再一次将上市公司掏空,开始新一轮循环。只要权力不受到硬约束,这个过程是可以无限循环的。不要以为这个循环是一个无聊的把戏,每一次循环中都会有人大获其利。而这个游戏的关键之处在于,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地方公共财政资源、地方的金融资源拥有不容挑战的垄断权力。有些人经常将地方政府的超乎寻常的重组热情归结为它们对“壳”资源的珍惜,但他们从来就不问:在那些重组对地方政府本身的利益来说明显意味着赔本的时候,地方政府为什么还对保护“壳”资源如此上心?答案非常清楚,只有保住了“壳”资源,才能保住继续操纵的工具;而只要有操纵,内部人就会获利。哪怕这种利润与公共资源的投入再不相称,这种操纵对内部人也是值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25 20:52:30
奇怪啊,,,,
没有一个人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