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范海辛先生的一篇文章,学习到他严谨的思考方法,非常佩服,特转发给喜欢思考的人共享,多角度展望中国的前景。
近十几年来,群体事件高发,大多与刚性需求不能实现、遭遇打压有关。政府为求稳定,不得不加大维稳力度,这就使得统治成本不断攀高,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要维稳,就要加大财力投入,要增加财力,就要加大税收与卖地力度,而税收与卖地无疑会激发不稳定因素。当然,引发不可持续统治的不仅仅是维稳、加大攫取、民变这样的恶性循环链条,更致命的因素在于利益既得集团对利益既失集团的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结构。
两大集团的形成,是改革负面效应的结果。这一结果的产生,又与苏俄的冲击有关。我国建国后,曾遭到苏俄的两次冲击。一次是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进行的改革,这一次冲击的结果是毛泽东的文革;第二次冲击又被称为“苏东波”。这次冲击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使当时的核心老邓认识到,计划经济没有前途,必须下决心推广市场体制。消极的一面至今未为世人注意,即随着共产统治的崩溃,一方面使当时的统治者放弃了乌托邦的理想,一方面又使他们强化了权力私有的意识。这一意识作为一种封建宗法意识,长期在共产党内存在,不过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压制下,一直不能成为党内意识形态的主流。随着苏联的解体与共产主义理想的边缘化,这种权力私有的农民意识,立马上升为党的不言而喻的主流意识。当然,这一本来不上台面的权力私有意识能够登堂入室,也与1989年发生的流血事件有关。接下来的市场化体制改革,被设计成“鸟笼内的改革”——经济放开,政治收紧。
当前的危机,正是经验主义向传统回归所形成的。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后,传统的价值理性趁虚而入,这就是基于实然的“差序和谐”,也即“君子、小人”的和谐秩序。而利益既得与既失两大集团的存在,正与经验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统治者的全部智慧就是要使两大集团和谐相处。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差别在于,前者不像后者那样具有逻辑的清晰性与精确性,而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工具理性靠分析、比较、计算,价值理性更多的靠良知和对正义的信仰。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