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56 1
2018-08-30
  在一个几乎人人都在讲创新的时代,究竟什么是创新?每个人对创新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罗振宇先生关于创新的思考。

  回归文化母体是根基

  一、创新就像迷失于森林,不要试图看清路。

  在我们看来,创新就像迷路,走进了一个森林,你不知道路怎么走,按照杜威先生的说法就是:在一个大森林迷了路最好的方法不是想着去找道路,因为找不着;也不是爬到树顶试着看清楚道路,你也看不清;最好的方法是找到森林里的水。

1.jpg


  因为这有几个作用:第一,有水你能活下去;第二,可能走冤枉路,但是不走回头路,小溪向大河,大河到海洋;第三,只要这个森林里还有第二个迷路的人,只要他是个聪明人也会去找水,所以在水边你更有机会遇到其他的聪明人,你们的协作会让你走出来的几率更高。

  对于我们所有做创新的人来说,不要试图看清道路,那是徒劳的,唯一要做的就是找我们这个行业的水。在创业过程中我的感受是有两种水,一种是钱,跟着市场走,跟着用户的钱走,有时候会给你带来很多灵感。但知识服务这个行业跟着钱走是走不出来的,我们需要其他的东西,这个“其他的东西”在我们创业这几年的过程中是什么?我个人的体会是文化母体。

  什么意思?138亿年的宇宙演化是层层递进的,有些东西在时间尺度上就是永恒的、不变的,比如不管到哪年哪月,中国人都会过春节,中秋都会吃月饼,这即是文化母体。我们打一个赌,各位手机里的那些图标所代表的事物,其实可能在我们生活中很快就会消失,但这些图标会永远这样表示下去。

2.jpg


  比如电话,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不用老式的传统电话了,但是手机里的通话图标还是那个样子。同样的,我们现在基本已经不用闹钟了,但是手机里的闹钟还是那个样子,我们的挂历早就换了样子,但是手机里日历的图标还是那个样子。我们现在早就不用铜钱了,我们甚至已经不用纸币了,但是所有银行的符号还是天圆地方的。

  这就是文化的母体作用,所以回归母体、强化母体,这是我们摸索出来的去做所有创新的一个基本的水源。所以在我们理解,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创新不是做不一样的事,而是往回走,回到这件事情根本的样子;创新不仅要回去,还要以强化它的方式回去。

  回归本源敬畏过去

  创新就是重新回到它的本源,它的根本。

  得到APP从一开始就严格把握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在强化我们这个文明,有没有回到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母体中去。所以很多人说我们知识付费,我们从来不谈这个词,也不承认是知识付费行业的,我们是做知识服务的。

3.jpg


  这个事情是从孔老先生开始的,我们不做任何创新。我们所有课程的名字都是那么光明正大,我们做尽可能好的管理学、心理学等课程。去年年底做了一项业务部署,很简单,就是线下大学的课程有多少做多少,在全球挑最好的华人学者来做,所以我们并没有创新,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互联网好像诞生了很多神奇的玩法,但在我看来互联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让做知识服务的效率变得更高。这件事情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带来了我们这个行业最重大的一个底层逻辑的转型。我们拿大学课堂来说,教育部要管你的大学老师,大概是150万人,150万个课堂是没有办法做质量监控的。

4.jpg


  所以我们只好靠一些外部的标准,这个老师发过多少论文,是不是博士毕业,有没有评上教授,是不是长江学者等等。我们是靠外部工业化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评价文化产品,但当互联网来了,当我们生产一个知识服务产品的效率变得更高,头部效益更加明显时,这件事就变了。

  所有的行业看似在技术时代都面临创新的机会,但在我们看来所谓的创新就是重新回到它的本源,它的根本,拿出我们的良知良能来重新感受它。

  文章来源:创业之路:创新不是往前走,而是要往回走,回到最根本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8-31 17:17:41
爬到树顶试着看清楚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