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压力将延续至2010年底
首先,由于人民币汇率主要钉住美元,近期美元走软并将在整个2010年保持相对弱势预期的格局,导致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被动贬值,因此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在国内外币存贷款市场上,相应体现为外币存款持续下降而外币贷款持续上升的态势(参见图1)——借款人总是期望持有软币负债而避免持有软币资产。同时,2009年1季度以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已经在NDF报价中得到充分体现。2009年9月30日3月期、1年期和2年期人民币NDF报价分别为6.804、6.686和6.489,对应预期升值幅度(9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汇率为6.829)分别为0.4%、2.14%和5.24%。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回暖期,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从2009年的-2.7%转为2010年的1.5%,其产出能力并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将导致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既符合美国经济恢复的需要又符合市场对美元的预期,于是对于2009年至2010年将分别出现8.3%和8.5%的经济增长,以及2009年前9个月依然存在1355亿美元贸易顺差的中国而言,人民币继续与美元保持持续的固定比价关系显然将受到来自境内外的怀疑,升值压力不言而喻。
其次,热钱有重新流入的趋势,加大了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中央银行将面临在货币政策自主权和汇率稳定之间的艰难选择。从2009年第三季度看,无法用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解释的外汇占款总额为493亿美元(见图3),反映了国际游资自2008年第三季度危机全面爆发后再度进入中国。国际游资流入针对货币汇率进行的套利性流动,一般具备以下充分必要条件:一是目标国经常项目顺差,二是该国汇率持续保持稳定,三是国际流动性丰裕。显然,基于我们对2010年中国将继续保持经常项目顺差,且出口同比增长率将从2009年的-12%上升到2010年10%的预测,加之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全球流动性亦必然出现相应的丰裕迹象,则热钱持续流入是今后一个必然经济现象。当然,热钱流入显然将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压力。一个简化测算是:如果平均每月流入35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2007年至08年上半年平均水平的1/2至2/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8,货币乘数保守估计为4,不考虑央行对冲的情况下,则每月将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约2400亿元,导致M2扩张约1万亿元。
第三,从经济基本面看,人民币升值的终极推动力仍然是经常项目顺差。尽管中国的出口增长在2010年无法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且进口因内需旺盛而呈高位增长状态,但顺差依然保持在1500-2000亿美元之间,人民币升值依然具有实体经济层面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