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中国近几年知识付费火爆是因为焦虑
腾讯财经讯 9月18日至20日,第十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主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腾讯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
在中国流行文化分论坛上,凡普金科创始人、总裁杨帆表示,中国近几年知识付费火爆是因为焦虑。在西方,财商的教育从小一直到大的。而中国近几年普及了理财投资的知识,对这方面反而特别狂热,参加巴菲特年会的很多都是中国的年轻人。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帆:从我个人理解,文化本身的形成是需要非常长时间的沉淀的。所以我觉得所谓的中国流行文化,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话题。
我觉得可能在过往几十年以来,中国的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对于很多外国人的影响,其实并不是流行文化。可能说,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有些词不达意的纹身等等,中国文化可能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是神秘的,大家不太理解的东西,很多时候它的影响是在四大名著或者孔孟之道这些,甚至在过去几年里面,在中国我们内部经常有一个讨论,说文化的输入太厉害了,文化入侵太厉害了,来自外的电影作品影视创作作品、动漫这样的文化,在侵蚀中国的文化和年轻人。
但是我觉得,其实这一点也蛮有意思的,中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民族,非常有意思的,她用她可能叫做海纳百川的性格把这些文化给吸收了,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也是我想讨论的。
援引一个科幻小说描绘,《三体》里有描绘三体民族是离地球4亿公年外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产生文化创作,当三体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接触以后,他们发现人类文明太美妙了,你有很多艺术创作这些东西,而三体文明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很实际化、具像化的,于是三体文明把人类文明创作的美术、音乐的很多创作拿过来吸收,并且又进行了再创作,又输入到了人类文明里面。与此同时,而且很多这种创作可能它产生的成就比人类本身产生的还更大。
这是大刘描绘的一个虚拟的场景,我觉得这件事套用在中国的文化上,是很有共通之处的。
我们看到中国的文学,在座几位科幻作家,都是消化国外科幻作品,进行再创作,或者拿到那些创意结合着我们的经历创作,卖出来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受到更多人,广大国际友人的喜爱。
包括日本的动漫进入到中国,现在国内也流行国风动漫而且非常火爆,在年轻人圈里引爆亚文化。包括陈总说的嘻哈、街舞,实际上中国经过中国的特色变成了一种中国式的音乐作品,其实包括像之前的很多结合着,像Giy,很多这种本土的嘻哈的这种音乐人,写出了非常中国风的作品。包括中国游戏也进入了世界级点的经济的殿堂,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把那些外来的所谓入侵或者输入的这种文化,经过我们的消化吸收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还反而倒输出出去了。
我自己是聚焦在财经领域,也看到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西方对于每一个人的财商方面的教育,财商的意识从小一直到大的。但是中国近些年来因为受到这种感染,侵染,也是非常的拥抱这种跟理财相关的事物。而且这种事物近乎于一种狂热。
我今年去了奥马哈,美国的一个小镇参加巴非特年会,我去到那儿以后,发现见到的中国面孔多于我见到的美国面孔,所以可见中国对于巴非特是一种狂热的态度。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与会者都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而美国欧美面孔都是上了年纪,他应该是跟着巴非特一起成长很多年,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态势。
我觉得,当然,我们中国所形成的文化是独特的文化,但是这种文化背后也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一种较,一种急躁,这种焦虑,我们近年来也都在说一个话,叫做知识焦虑。
其实最近中国非常火爆的一个词叫做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因为什么?就是因为焦虑,那种焦虑是说我的朋友他发了朋友圈,他讲了马云的话,讲了雷军的话,但是我跟他们好像都不熟,我身边所有的人都跟马云、雷军都挺熟的。
与此同时中国很火的一件事就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在国外非常普及,大家为那些版权,为那些写出来的东西付费很正常。在中国近些年来非常快速的崛起,因为当然也是跟支付习惯相关,大家在无论是喜马拉雅还是爱奇艺会员还是在微信读书上,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去付费去购买。
而这些购买的背后,知识付费更重要的根本不是知识,是付费,是付费的那个过程。在我购买它的过程中内心得到了一种安慰,我觉得我好像没有被时代甩下,这就是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我们再去消化那些文化,也再去学习那些东西,但是这背后也折射出了我们的焦虑,我们希望去迎头赶上的那种感觉。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做自媒体,希望通过我们努力能够年轻人降低知识的门槛,帮助大家了解那些听起来很拗口,但是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