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22天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490小时.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推荐:《Global Economics》 - a holistic approach (2018) (.epub)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630241-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今天继续读:《一个投资家的20年》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在这上上下下波动的时光里,摇曳在潋滟的水光中,大盘指数却如同夫子庙码头的喧嚣,被越来越远地抛离在身后。
2009年5月20日
对南京的秦淮河是倾慕已久的了,多半是看了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大师当年携手同游时留下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当时两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相约写下了文风不同、各有千秋的经典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终于有机会在阔别30年后重游秦淮,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游人如织依旧,只是游船上马达声替代了当年的桨声。坐在船尾的江南女子摇着还留有稍许功能的橹,咿呀地渐离了热闹的夫子庙码头,清波荡漾离散了水中的光影,静听着两岸曾经的澎湃与幽怨,令人思绪翩翩。
从小喜爱读书,多是没有钱买的,省下早餐的三五分钱直至可以买下一本心仪之册,现在还记得30年前叶永烈的科幻书《小灵通漫游未来》是0.29元一本。这样通常会留有遗憾,记得有一本讲述大兴安岭狩猎生活的书是0.48元,待攒够了钱,已经卖完了,令人至今耿耿于怀。有些愿望的实现需要时间,在看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几乎16年之后才拥有它。先前的小人书也不是一次性出齐,48本一套的《三国演义》用了5年才集齐,据说现在很是值钱了。曾经看过凡尔纳的《神秘岛》上集,留下令人牵肠挂肚的悬念直至10年后看了同事给孩子买的下集时才揭开。
读书可以延扩我们有限的时空。在用5年集齐了《上下五千年》后,知道了击楫中流的奋发与闻鸡起舞的刻苦,读三国了解了一条计谋可抵百万大军。广泛的阅读使我当年即便在图书馆看书时都是站着,因为读速的飞快让人觉得从书架走到座位都是在浪费时间。
对后来事业影响较大的应该是1995年年底读的《巴菲特之道》,当时的感觉是“如同茫茫暗夜中行船发现了一盏指路明灯一般”,让人明白了投资的真正意义,在接下来的20个月里有幸获得了10倍的投资收益,为日后到国外读书打下了基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言不谬也,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的动力源之一,难怪巴菲特也说:“我主要的工作是阅读。”当然光是傻傻地读书是不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然后思考判断将划出不同的人生,有本事的人可以从书中读出财富来。
读书可以使人少走些弯路。我通常会被问起:今年回报多少、去年多少之类的问题。标准答案是:“这个行业我做了17年,现在还在。”十余年来眼看多少牛人灰飞烟灭,明白的人应该明白。惯看秋月春风,这也是多阅读的益处吧。这个专栏的生发也是受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感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理想四步曲,能走到两步半已是不易了。
或许有人疑问这是投资专栏的文章吗?很是佩服蒲松龄的本领,一本《聊斋志异》将人们通常畏惧的恐怖妖精幻化成里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可爱精灵,所以不一样就不一样吧。在这上上下下波动的时光里,漫不经心地摇曳在这秦淮河潋滟的水光中,大盘指数却如同码头的喧嚣一般越来越远地抛离在身后,应该也是一种志异吧。未来会怎么样,我们需要一起读下去。
……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读书多真的有助力于投资吗?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怀疑也是一个问题:从完美主义的角度而言,必须学完,至少学通才能去投资。而从实操的角度,在没有弄清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没有弄清市场之前,应该先进入市场中体验体验。当然必须有安全措施。
我的的安全措施是什么?能够维持五年的基本生活开销?一笔本钱,一个计算出来的能够盈利的系统?对于自己的清醒认识?
对于自己的清醒认识是第一位的:我对于市场的信念是什么,这些信念当中那些是需要进行修正的,那些需要有全然相反的信念来替代,这都是需要在出发之前基本解决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其他的前提都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