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开复 《AI•未来》
来源 / 笔记侠(ID:Notesman)
[backcolor=rgba(172, 29, 16, 0.6)][backcolor=rgba(172, 29, 16, 0.75)]关于我:向死而生1.极致的人生算法
年轻的时候,我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机算法的清晰逻辑如出一辙,也令我与人工智能产生共鸣。
当时,我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友情、工作和家庭时间)都转化成算法的变量,输入我的“人生算法”,求取结果。
这套算法是为实现自身在职业规划而开发的,目标是使工作时间、社会名声和职业地位呈现最优的形态。
而我的家庭生活只能以函数优化的方式“被处理”:
尽可能少花时间并且实现预期结果。
每项职业成就都为我内心的火苗添加了更多燃料,它们推动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我甚至向成千上万的中国年轻人推广这种生活方式。
中国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贫困后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开始复兴,我鼓励同学们抓住时机,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我很享受成为成千上万名学生的人生导师,我相信转型做“导师”能够证明自己的无私,更好地表现乐于助人的殷切期望。
离开谷歌、建立创新工场后,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指导年轻人。
我利用粉丝众多的新浪微博直接与同学们互动,向他们提出指导,并撰写一些公开信。
尽管我仍是知名风险投资基金的创始人,但同学们都称我为“开复老师”,这个称呼饱含敬意也让人感觉亲切。
从科学家做到工程师,又从高管做到导师,这个过程中我力图将我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最大化。我告诉自己,我的算法已经接近完美了。
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2013年9月,以一种晴天霹雳的方式急转直下。我被诊断为第四期淋巴癌。
我的“生活算法”和个人成就构建的世界瞬间崩塌。它们既救不了我,也不能给我安慰,或者告诉我存在的意义。
当我走出医生办公室离开医院的时候,双手紧握住扫描图,贴着胸口,好像为了不让路人看到我身体里正在生长的可怕东西。
我决定马上回家写遗嘱。
我的遗嘱只有一页:把所有财产给我的妻子。
但律师坚持让我写四份,以应对多种意外情况。假如妻子先去世呢?那就给我两个女儿。如果其中一个女儿去世呢?如果妻子和女儿都去世了呢?……
这是一组荒谬的假设,强迫某人在自己死亡的问题上纠结,但法律不会考虑你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不过这些假设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
财务和资产管理不重要,我身边的人才重要。
这么多年来,我忽视了陪伴在身边最亲近的人,忽视了与他们分享爱的过程。
2. 癌症的启示
面对死亡,最艰难的是面对无法重来的人生。
治疗护士兼作家邦妮•韦尔记录了许多病人在弥留之际最常见的遗憾。
面对生命的终点,这些病人清晰地回顾了他们曾经以专注于工作而忽略了生活。
他们谈到,由于没有过上无愧于心的生活而感受到痛苦,后悔于专注工作,意识不到生活的意义是身边的人赋予的。
没人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会后悔没有工作得更努力一些,许多人后悔的都是没用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爱的人。
“归根结底还是爱与感情”,韦尔这样写道,“生命的最后几周就只剩下爱和感情了。”
生命中特殊时刻会带来顿悟,但真的参透还需要时间。
在佛光山,一天早课后,我有幸与星云大师一起共进早餐。星云大师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开复,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条件反射般地说出数十年来我给自己和他人的答案:
最大化我的影响力,让世界因我而不同。
我回答的是我的真实想法,致力于追求自身影响力这个信念像肿瘤一样长在我身上,顽强、固执,并且快速扩张。
我曾广泛阅读哲学和宗教书籍,但数十年来,我从未批判性地检查或怀疑过内心深处激励我的这个核心信念。
他问我:
最大化影响力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这样说的时候,通常都是在给追求名利一个浅薄的伪装。
如果你真正审视自己,你能说自己确实不是受名利驱使吗?问问自己的心吧!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
我脑海中飞快地闪过各种反驳的语句,我想寻找客观的、无懈可击的逻辑为自己的行为正名。
我内心一直试图用自己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力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想以此来抵消与家庭、朋友分享爱这方面的缺失。
我在社交媒体上有大量的粉丝,我不知疲倦地最大化对这个群体的影响。我努力工作,向众多陌生人提供的帮助,难道不能弥补在与亲人分享爱方面的不足吗?等式的两端不能配平吗?
但是,星云法师对我这套“人生算法”取得的成果不感兴趣。他耐心地剖开我层层的借口和伪装,把我内心的最后一根支柱取走。
他不断把我们的对话焦点转移至内心,让我不要畏缩,坦诚面对自己。
开复,人类不该这样思考。这样一刻不停地计算、量化一切事物,会侵蚀掉我们内心本真的东西,会阻碍生命中真正的能量的涌现——那就是爱。
确诊后的几周,我经常夜不能寐,一遍遍地回顾我的人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盲目。
生病以来,家人给予我的关爱不断地提醒着我这一点,同时这份感情也是治疗期间支撑我的力量源泉。
这些领悟也令我重新审视人和机器、人类心灵与人工思维之间的关系。
我回想生病的经历,从PET开始、到诊断、感受自身的痛苦以及随后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恢复,通过这些我逐渐意识到,治愈我的药物包括两个部分:科技和情感。
这两点都将成为人工智能未来的支柱。
我坚信的未来是由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加上人类爱的能力构筑的。
如果我们能够创造这种协同作用,我们就能在发扬最根本的人性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无比强大的力量创造一个繁荣的世界。
[backcolor=rgba(172, 29, 16, 0.6)][backcolor=rgba(172, 29, 16, 0.75)]关于过去:拼杀出的冠军角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