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978 0
2018-10-09

为什么说投资最重要的是人性管理能力呢?巴菲特说过,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本质含义是成功投资靠的是在估值和基本面基础上跟市场大众进行人性博弈和情绪博弈。巴老是在安排接班人,这个条件更能真实反映他的想法。估值是一项基础工作,要准确估值,前提是情绪要稳定。有基本常识的人都能算出某一个公司值多少钱,但是公司暴跌或者暴涨之后,绝大部分人就会情绪不稳定,就不能正确的估值。

按照巴菲特的言论可以知道,人不是绝对理性的。但理性人假设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这两个完全矛盾的观点怎么理解?

我用儒家和中国传统哲学回答这个问题。在儒家眼里,也就是传统的中国思想界根本不承认人是天生理性的,理性是努力提升修养之后才能得到的。因为儒家有一句重要的话: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认识世界、认识某个事情,属于研究客观世界。儒家在格物致知之前加了四个字正心诚意。认为如果心态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欲望多目的不纯,就没有办法保持客观性和理性。这一点上儒家和巴菲特的认知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儒家,道家也认为人不是天生理性的。道家有一段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白话含义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我在这种心态下,旁观事物循环往复的变化规律。道家认为在观察研究世界前,研究者首先要保持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也就是你做不到内心平静就不能获得理性,无法认识世界。在投资研究时要让自己没有欲望,没有情绪,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全面的主观心理状态,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和把握,比研究客观的公司更重要。

儒、道两家都不认为人是天生理性的,都认为理性是人努力修养的结果。我完全同意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我自己投资茅台,我知道2013年低位割肉的机构投资者不是败在知识上,而是败在情绪上,持续大跌搞的他们心慌意乱在历史性机会面前割肉。2017年茅台接近700元时候,三四十倍市盈率,大量的资金涌入,它到底是知识不足看不出有风险,还是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

在茅台价格最低、估值最低、价值度最高时,股价反而涨得很慢。也就是说机会最多时候,人们反而不敢买。这种不敢买到底是知识不够,还是心有恐惧不得其正?而股价涨上来的时候却买得最猛、涨得最快,这是心不正还是知识不够?涨速和主力仓位成正比

投资者都知道只要市盈率高了就有风险,只要市盈率低了就有机会,坚持这个原理你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实际上却是知易行难,做不到不是知识不足而是心不正、情绪不稳。是贪婪和恐惧作怪。

再看全通教育和安硕信息曾经的炒作。这些掌控巨资的人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名校毕业的,但是以千百倍的市盈率买下一个公司,是知识不够,还是正心诚意不够?巴菲特曾对大学生说过,正直、勤奋、独立是为人最重要的素质,而且,如果不拥有第一种品质,其余两个将毁灭你。一个好的投资人,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必定是正直正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