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趣者请用100个字将自己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表达出来。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8:26:24编辑过]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构成商品的因素之一。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1:劳动是有意识的,没有使用价值的不会劳动。
2: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就是劳动表现为价值的条件。
3:如果一个商品价值不高,那么其劳动量是少得,而生产的数目是十分多的,即多得没有交换的意义或价值。
4:价值在生产力低下的纯自然经济是无限大的,失去劳动产品等于失去生命,价值概念的提出是无意义的。
5:价值并不全等于财富,而使用价值始终是财富的一部分。
价值不能自动消失,而是要经过“残酷竞争”,使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使产品所包含的耗费最小化,才能消失。但一种产品的价值一旦消失,就有可能被生产所抛弃,转而生产有价值的产品。
产品价值消失具有巨大的好处,因为它能够非常低廉化,从而形成最大的供给以满足需求。特别是它能够作无偿性的调拨与赠与,从而可以绕过市场经济的“迂回”环节,使市场交换成为多余的形式。
我觉得老兄的观点对一半错一半。人类劳动是人类所能够付出的“唯一代价”,机器所付出的代价不是机器本身的,而是人的,一头牛所做的劳作所付出的代价不是这头牛的,而是这头牛的主人的。
但是“人类产物:作为一种物质产物,却并不一定是人类劳动的结果,与其说是人类劳动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大自然的结果。因为一切物质产品,都必须按自然规律形成,并且利用自然所提供的原料,人类劳动的作用,只不过是在利用这种规律性将自然原料反应结合起来而已。
劳动有一定的目的性,它需要提供一定的使用价值,才能耗费这种劳动,否则它就会担心这种耗费得不到补偿。但是作为交换目的的劳动,这种使用价值却不是劳动的目标,交换所产生的利润才是目标。因此,很有可能,劳动所提供的的是假冒伪劣,因为通过这类东西可以骗取到利润。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就是产品因凝结着劳动耗费而具有价值。因此,不是产品成为商品,才具有价值,而是相反,是产品具有价值,才成为商品。
如果一个商品价值不高,那么就一定是通过很高生产率而生产出来的,它所包含的劳动量就必定很少。它也一定会缺乏交换价值,因此它最终对生产者不利,但对消费者却有利。
在生产力低下的纯自然经济形态里,由于产品耗费大量的人类劳动而具有很大价值,但由于它没有交换,所以不能通过交换形式将这种价值实现出来,它只有通过自给自足的形式消化这种产品,补偿耗费在其中的劳动代价。但这样的补偿显得不值得。
在这里,由于没有得到交换实现,所以“价值概念”的提出显得毫无意义。
对!财富也有无价值的时候。比如空气作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而成为人类所需的最大最廉价的财富,但它却没有价值(耗费意义上的价值)。
马克思自己也没把劳动价值论全部弄懂,只懂了一半。
他说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里面含两层意思:一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即使也消耗劳动时间,但是没有价值;例如市场经济里的一只手表有价值,共产主义里的一只手表就没有价值。二价值的大小由劳动时间决定,当然价值的单位应该是时间的单位,即天、小时等。这两方面都是正确的。
我说马克思只懂了一半,意思是,到后面,他又把价值混同于价格,用价格的单位“圆”来表示价值,这就等于他又抛弃了他前面的劳动价值论。
我认为劳动价值论所指价值的是耗费的时间,只有劳动才耗费时间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应该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只有交换出去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了价值。
我倒觉得是你对劳动价值论只懂了一半,劳动时间用来衡量价值,马克思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并未将二者混淆。
劳动价值论所指的价值确实就是指“耗费”。这是理解它最关键之点。价值本来有两个基本属性:效用与耗费(或说效用与费用),而劳动价值论则是从耗费的角度对价值进行研究的一类理论。
而“耗费”只是人的耗费,只是以人的劳动形式的耗费,而不能是物的耗费,物的耗费最终只是表征人的耗费。比如我们说一头牛在劳作与耗费力量,但这是不正确的,牛的耗费实质上只是牛的主人的力量的耗费,体现为他为购买这头牛所付出的代价,付出的劳动耗费。
至于这种耗费要归结为“劳动时间”,这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确实,“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应该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但是劳动产品为什么要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所包含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原因在于劳动产品因凝结有劳动耗费而具有的价值属性。因此,不是“只有交换出去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了价值。”而是相反,产品具有坐才需要交换出去,并且必须是等价交换,否则耗费就不能得到等价补偿,价值就不能得到实现。
交换的实质不是决定价值,而是实现价值。
马克思确实将价值与价格区分了,但在他的价值论发展中,却总是导向“价格决定价值”的路线,这从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系列追求中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