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018-10-11 08:54:42
昨天阅读4小时,一共阅读668小时!万事开头难,开始了一定要坚持下去,加油。论文改起来!!!
告诉自己:与其焦虑的思考,不如静心的实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02:31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累计阅读时间66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03:12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07:46
10月第11天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541小时.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推荐:《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名传》
雅各布阿伯特所著,包括: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居鲁士大帝、彼得大帝、阿尔弗雷德大帝、理查二世、理查三世、尼禄等由于其巨大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美国国家图书馆推荐指数和借阅频数很高的人气书和经典读物。
https://bbs.pinggu.org/thread-6661730-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今天继续读:《一个投资家的20年》
敢于胜利

      如果巴菲特是个能将“价值投资”理论倒背如流而投资业绩却平平的人,还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尊崇吗?
2010年12月20日
      新年到了,终于搬了新家。凛冽的寒风过后,社区里煦暖的阳光从冬日的天空撒下,在建筑物的背后留下影子,儿童嬉戏着,一个以步丈量着阴影长短时,另一个在大喊:这里都是阳光呢!阴影里的得到阴影,阳光里的得到阳光,即便在同一蓝天下。
      经过央行罕见的一个月内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该项指标已达到18.5%的历史高位。各路英雄热烈讨论着是否近期会加息,并循惯例鼓唇摇舌地争论着到底应是“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等话题,看着这类“辩论重于结论”的节目,让人愈发地相信相当多掺和在这个市场里的人图的是个热闹。辩论胜利又如何?猜中下周加息或涨跌又如何?如同过年放的炮仗,爆一声热闹,硝烟散后,再无踪迹。
      日前无意看到“地产思想家”冯仑的一个访谈节目,谈及年轻时读革命史读到“敢于胜利”一语,冯仑心中甚是纳闷:“胜利还需要敢于吗?!”再往前翻豁然发现还有一语——“勇于牺牲”。当下大悟,如果不“敢于胜利”,前面的牺牲就白白付诸东流了。如果不是当年“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恐怕今日中国还是南北朝的状态。
      追求胜利是需要“敢于”的,因为在通往胜利的路途上会有跌倒,会有折磨,会有嘲讽,会有指责,不但有可能劳而无功,亦有可能将已有的一并归于无。翻阅近期的杂志,有篇私募基金最近三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前20名的排行表,每年第一名业绩皆不凡,但耐人寻味的是某一年度的第一名在其他年度踪迹皆无。如果他们不是金盆洗手的话,只能从另一面说明了“敢于胜利”的难度。
      或有读者质疑这个专栏为何每期都有买卖,难道这是价值投资吗?忽略巴菲特曾言“投资之前根本没有必要加上价值两个字”不提,简要的答复是我曾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中提过卖出股票的三个理由:①企业本身经营恶化;②股票价格过高;③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由此引发的思考是,人们到底为何尊崇巴菲特?是因为他是个“价值投资”者?还是他的成功尤其在财务上的成功?如果巴菲特是个能将价值投资理论倒背如流而投资却业绩平平的人,还会受到人们如此的追捧吗?相对于“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另一句名言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在完整地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经历了6100到1600的股市暴跌,经历了数不胜数的难,这个专栏显示了投资至少需要在寂寞、忍耐甚至无聊中坚持不懈地前行。在市场仍处于三年前一半的当下,专栏依然取得了职业的和世俗的双重胜利,已经达成了当初的预期。如果采取“见好就收”的策略,成功将被永记在册;如果“敢于胜利”地前行,或令我名节不保。生活中最难的不是面前仅有一条道路,而是有一条以上供选择。事后都易,当下最难。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你们经历了“勇于牺牲”或“被勇于牺牲”的阶段,现在的结果是你们所需要的吗?!      
……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被巴老先生所打动?!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和业绩,而且因为从50年来看,他是一个长期坚持并且实现了从零到亿万的平民致富梦的偶像。而且还成为了大师。
      那么,针对于我们面临的A股,尤其是现在面对的A股局面,应该从巴老先生处学些什么呢?肯定是见仁见智的。
      现在是2700-2800点。处于N(4)年前的一半,那么,如何选择,债市呢?基金呢?需要研究的还真是很多很多。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10:56
20180928加入充实计划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2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20:59
昨天阅读
1.书名:《大国游戏:看中国如何磕赢世界》
2.主要内容:本书主要从地缘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中国崛起。
3.读书心得:崛起不易。
4.阅读时间:2.5小时,累计阅读22.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22:45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span style=\"em;\">昨天阅读0.5小时,累计阅读85.5小时</sp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25:08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2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26:57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20181011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0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33:12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0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34:09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阅读2小时,累积阅读8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34:45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48:42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div align=\"left\"  >阅读1小时,总计647小时,第611日。<br>

</div><br>

<div align=\"left\"  >阅读《人性论》至32%<br>

</div><br>

<div align=\"left\"  >我们可以意识到的和记忆起的一切对象或观念,都可以想象为存在的,所以存在观念要么由独立印象得来,要么和知觉观念和对象观念是同一的。<br>

</div><br>

<div align=\"left\"  >关系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完全由观念决定,观念改变,关系也就改变,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之和等于两个直角度数之和,只要观念不变两者的关系也就不变;另一类不是由观念决定,不随着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如两个物体间的接近和远隔关系,尽管对象自身和观念不变,但如果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关系也就变了。关系来源于经验,而且所有对象都是借助记忆和经验的帮助才能加以说明。<br>

</div><br>

<div align=\"left\"  >几何学的本性和功用在于:其基本原理建立在最简易而最少欺骗性的现象上。这就给我们的结论一种精确性,不至于使我们犯重大的错误。<br>

</div><br>

<div align=\"left\"  >当两个对象连同它们的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把这种情形叫作知觉,而不是叫作推理,因为推理是对两个或多个对象间关系的比较。<br>

</div><br>

<div align=\"left\"  >因果关系可以使我们由一个对象的存在或活动想到它之前或之后的其他存在或活动,因此可以在推理中被应用。<br>

</div><br>

<div align=\"left\"  >在同一关系、时空关系和因果关系中,唯一能把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存在和对象告诉我们的是因果关系。<br>

</div><br>

<div align=\"left\"  >一切开始存在的东西必然有一个存在的原因。人们从未怀疑过这个原理的真实性,但是从知识观念的角度考察,这个原理并不具有直观确实性。<br>

</div><br>

<div align=\"left\"  >我们进行因果推理的依据是什么,即因果推理的来源是什么呢?答案是记忆印象和感官印象。<br>

</div><br>

<div align=\"left\"  >恒常结合的含义是相似的对象永远被置于相似的接近和接续关系中。<br>

</div><br>

<div align=\"left\"  >我们的结论就是因果关系涵盖了接近、接续和恒常结合的一种哲学关系,且这种关系也是一种自然关系,当观念之间产生了一种结合时,我们就能对它进行推理。<br>

</div><br>

<div align=\"left\"  >可以设想一下,当不同意某个观点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当认同并相信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只是相信这一方面。也就是说信与不信两者有很大差别,信念使我们把两者区分开。根据什么做出这种判断呢?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肯定有某个原则出现,改变了我们的想象方式,使我们做出了信与不信的判断。<br>

</div><br>

<div align=\"left\"  >当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一个人把这本书当作虚构的小说来读,另一个人把它当作真正的历史书来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两个人都接受了同样的观念,只是两者所抱的信念不同。前者由于不相信作者所写的文字,大概只会对情节有一个模糊而黯淡的概念,对整本书不会有深入的感觉。后者由于赞同作者的主张,首先会在读书时抱有积极的态度,也会深切体会书中人物的命运和遭遇,甚至会对他们的面貌、神情和体态都形成一个明晰的概念。<br>

</div><br>

<div align=\"left\"  >心灵先是被一个对象激发起活力,由于心理倾向的作用从印象自然地过渡到关联的对象,并把这种活力赋予关联对象的观念。<br>

</div><br>

<div align=\"left\"  >先前的印象与因果关系相结合可以活跃观念,结果产生了信仰,这正符合我们前面对信念的定义。<br>

</div><br>

<div align=\"left\"  >一次实验可能不会给我们带有普遍性的结果,但是借助于一个习惯性的原则,我们就可以把经验转移到没有经验过的例子上。<br>

</div><br>

<div align=\"left\"  >把印象或记忆观念先归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我们记得的曾经呈现在感官或知觉面前的对象,它们与先前印象结合,我们称之为实在物。这个系统是记忆与感官的对象。心灵由于习惯(也可以说是因果关系)的作用,会把这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联系起来,进而去思考另一个系统中的观念,我们也称这个系统为实在物。这个系统是判断的对象。<br>

</div><br>

<div align=\"left\"  >虽然没有去过古罗马,但从旅行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古罗马的印象,甚至可以想到古罗马的政府、宗教和风俗,还可以回顾这个国家所经历的革命、成功和失败。所有这些都是一些观念,它们借助习惯和因果关系的作用产生,与虚构的观念有很大区别。<br>

</div><br>

<div align=\"left\"  >因果关系是相反的,它所呈现的对象是确定不变的,每一个印象都可以带来一个精确的观念。类似关系和接近关系比因果关系的作用要小得多,不过它们也可以增加概念或观念的活泼性。<br>

</div><br>

<div align=\"left\"  >经验的直接效果是它可以把我们的观念联结在一起,类似关系也有同样的影响,所以信念也是由观念的联结产生的。<br>

</div><br>

<div align=\"left\"  >人类生来就有苦和乐的知觉,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主要动力和推动性原则。痛苦和快乐可以通过印象和观念出现。印象比观念在程度上更强烈,它可以使心情激动,但并不是每个观念都有这样的效果。<br>

</div><br>

<div align=\"left\"  >诗意的热情和真正的观念之间有类似也有差异,两者在感觉方面的重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反省和通则造成的。诗歌的虚构可以使我们的想象更生动,但虚构观念引起的感觉与信念引起的感觉不同,虚构在其原因和作用方面远比信念逊色。<br>

</div><br>

<div align=\"left\"  >因果关系论证可以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不过这些证据显然不能超出经验的范畴。根据以上的理由可以把人类理性分为:根据知识所做的推理,根据证明所做的推理和根据概然判断所做的推理。<br>

</div><br>

<div align=\"left\"  >机会不是一种实在的东西,它是对原因的否定,它对心灵的影响和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机会的出现带来了偶然的因素,想象会完全处于中立的状态。按照因果关系的理论,如果我们想到某个原因时,结果就会自然地出现在我们心中。但是机会否定了这个理论,它可以使心灵处于中立的状态,所以机会出现原因缺失,我们无法预测结果是什么。<br>

</div><br>

<div align=\"left\"  >原因的概然性来自观念与先前印象的联结。对象间的恒常结合产生了习惯,习惯产生了这种联结。<br>

</div><br>

<div align=\"left\"  >结果相反的情况是由于一种不完善的习惯和不完善的推移产生的。如果两个对象的结合是恒定不变的,我们就很容易从一个对象推到另一个对象。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会有例外,所以一旦心灵的习惯有了间断,结果的相反就会出现。这个推理过程主要顺从了心灵的习惯性倾向,我们可以不假思索或不经反省就能从一个对象推到另一个对象,这中间没有片刻的迟疑。<br>

</div><br>

<div align=\"left\"  >精神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如果原因由许多部分构成,结果会根据各个部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结果是一个复合结果,原因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会引起结果的变化。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增加或减少各个部分的重量,都会引起物体整体重量的变化。结果的存在与否与原因是相伴随的,这种恒常结合使我们相信,随着实验的数目增减,结果的每个部分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r>

</div><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56:14
2018-10-11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423小时                          

Continue to read book "Getting to yes :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by Roger Fisher

The title of Fisher and Ury's book is Getting to Yes -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It's a case where the title clearly lays out what the book is about. In Getting to Yes the authors present, step by step, how to find your way to a win-win solution that helps meet your goal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eserving the relationship so that future negotiations also go smoothly.

This book was the assigned textbook for a college course I took on negotiation, but it's one of those fairly rare cases where the material that's useful for a college course is also immensely useful for off-the-street people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This book avoids complicated jargon and long, droning background chapters. Instead, it plunges into helpful information to assist people in negotiating for a new car, negotiating issues with their landlords, and all the many ways we all negotiate for our position throughout life.

Negotiation isn't just for union leaders trying to avert a strike. All of us negotiate each day as we try to juggle our many roles. We negotiate with our co-workers over assignments. We negotiate with our family members over chores. In an ideal world all of those discussions would go quickly, smoothly, and with as little strife as possible.

Getting to Yes provided numerous helpful examples which made their points more easy to understand. It is so true that people tend to remember stories where they might not remember dry text. When I think about this book I do remember several of the stories clearly, and those help to represent the points the authors were making. The stories help remind me to focus on the issues when negotiating and to look for objective standards to work with.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s wonderful, and immediately useful in life. On the down side, this is a new version of older material. The authors chose to keep the initial book in its original form and then add on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t the end. I appreciate for historical reasons why they wanted to do that. However, from a fresh reader point of view, I feel they should present an integrated whole which most clearly presents the full information. The way the book is laid out currently, you have to go back and forth to find all information on a given topic.

Also, the format is not laid out for easy reference. If they went more for a "dummies" style with an easy to scan layout, graphs and charts to quickly find and scan, and quick end-summaries, that would make this more useful as a reference book to keep on a shelf. Right now if I had an issue to handle it would be less than quick to grab the book and find the answer. I would have to wade through the book to figure out where to get the support I needed. Recommend that everyone read this book at least once, to build their skills in negotiation. It's something we all have to d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09:59:51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46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01:17
昨日阅读1小时,累积阅读51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22:46
昨天阅读1小时,总计阅读57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28:24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阅读1小时,总阅读65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32:28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86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32:45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23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42:26
2018.10.11
昨日阅读3.5小时,累计阅读714.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45:18
昨日阅读:
1、书名:《工业人的未来》100%;
2、讲了什么:如何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自由社会呢?首先我们知道这个社会必须是一个功能性社会:只有当社会能够给予其个体成员以社会身份和社会功能,并且社会的决定性权力具有合法性时,社会才能成为社会;其次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自由,自由与开心幸福无关,自由不是放任也不是逃避,自由是一种抉择和责任,其唯一的基础是人都是不完美的,认定人或任一组织是完美的必不会有选择、也不会有责任,必导致极权;最后建构的方法:认清并立足现实、拒绝接受绝对理性者或任何绝对主义者鼓吹的完美蓝图、积极为所有想到的可能情况作准备和计划,并以保守慎重的态度实践、检验计划。随着经济人的终结,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的问题愈发凸显,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实际上是试图在工业体系上建构一个功能性社会,实际上他们也差点成功,纳粹主义试图以“英雄人”代替“经济人”,以军事化组织、征服、战争为其未融入社会的成员找到社会地位、权力、功能;这些纳粹看起来强大的基础实际上恰是其致命弱点;因此二次大战实际上是对未来工业社会形式的战争。那么建立自由社会必须依据自由的原则建构功能性社会,必定涉及对政府等权力的限制。
3、思考感想:本书的唯一主题即是如何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由社会。
4、阅读时间:8小时;
5、累计阅读时间:33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0:52:24
昨日阅读0.5小时,累计阅读20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1:25:49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1:34:29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无计时。另完成5000字论文的五分之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1:41:02
昨天阅读3小时,累计阅读54小时。完成充实挑战。

标题:《商场网红新机BO:口红机、福袋机,离“扑街”还有多远?》、

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6196.html

摘录:

入市:内容商品+网络营销

提到盈利,其实网红机商家在选择货品时是很讲究的。

拿口红机来说,现在最为常见的口红机都会选择迪奥、圣罗兰、纪梵希等大牌口红,这些口红的市场价每支都在两三百元左右。类似于抓娃娃机的理念,口红机有一定的获取概率,10元每次的游戏价格,使消费者们的博彩心理进一步扩大。

看似容易的游戏入口和超值的口红奖励让入局的消费者欲罢不能。在游戏高手大展身手的同时,更多的是试水失败,这就保证了商家稳定的利润收益。

再者口红机有着精准的顾客定位——女性,口红对女性的杀伤力有多大,大家不言自明,无论是单身女性,还是情侣、夫妻都是口红机的直接受众,再加上可以自选品牌和色号就建立了一定的客户粘性。

而这样的售卖模式不仅可以对主打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更可以作为品牌的流量入口将扫码游戏界面与品牌公众号绑定,使线上与线下的流量得以互通,增加销售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品牌的认知度。

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预想,口红机的新零售模式在未来可能会大规模的运用于零售品牌的售卖与推广,品牌通过线下店面与“游戏机”的结合做到引流加售卖一举两得的效果。

再来看最近火起来的福袋礼品售卖机,“幸运盒子”的产品内容包罗万象,生活用品、美妆护肤、电子产品、饰品、玩具等应有尽有。

而且与口红机的概率玩法不同,福袋礼品售卖机是付款既得模式,先抛开商品的实际价格不谈,这些商品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再加上有开出超值商品的概率,试一试运气的猎奇心也驱动着消费者掏腰包。

有了内容支撑,剩下的就是渠道宣传了。网红机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一般的生产厂商只是将口红机、售卖机、抓娃娃机等同类商品一起售卖走传统机器加经销的老路,但也出现了像“心愿先生”这样的“套路玩家”。

“心愿先生”原是微博粉丝对博主“土豪杨霸天”的称呼,粉丝在其微博下许愿,博主随机从中抽取愿望并帮助其实现。利用这样的模式圈粉,现在其官方微博显示粉丝数为83万。

“心愿先生”利用这样的粉丝基础与互联网优势,进行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于是“幸运测试机”诞生了。由于新颖的营销模式和有趣的内容玩法,为这个成立于今年4月的新品牌,在7月份就赢得了1000万的Pre A轮融资 。

而获得融资后的“心愿先生”,也借着“幸运测试机”这样的线下产品扩大网络营销的领域。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开始更大范围的内容营销。线上的造势为线下产品销售带来了更大的流量。

在新媒体的营销模式下,大范围的视频、图片、文字传播,使赢得大牌口红、开出iphoneX都不再是传言,而是真真切切看得到的,眼红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去体验的欲望就愈发强烈。而这些都在助力网红机成为新的消费风口。

霸市:互动游戏+神秘商品

在以前,抓娃娃机、按摩椅、迷你KTV在碎片化消费领域三足鼎立,但网红机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样的局面。在最近一个月内,口红机和福袋贩卖机在阿里分类的搜索排行里都进了前三。

越来越多的口红机、福袋礼品售卖机出现在购物中心、步行街、电玩城、火车站、火锅店等人流量较大的位置,碎片化消费市场娱乐属性不断显现,品类与规模不断丰富与扩大。

先略咨询曾做过这样一个预测,仅抓娃娃市场这一个品类在今年就有望突破百亿,单品类市场规模尚且如此,可见碎片化消费市场的份额的确诱人。

可是“蛋糕”也不是好分的,要想抢占市场,还要让消费者们看到这些类娃娃机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于是口红机就丰富了游戏体验,强化目标商品,将街机游戏端接入口红机,游戏玩法简单易操作、互动性强,再加上大牌口红诱惑,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

再观之福袋售卖机,和一般的一目了然的商品售卖机相比,统一不透明的包装为商品内容增添了神秘感,也正是这种未知性和趣味性,满足了消费者的“开箱”心理,撩动着消费者的的好奇心。

凭借独特的娱乐属性,口红机和福袋售卖机也算是在碎片化消费市场站稳了脚跟,下一步就是怎样增强用户粘性,可这样的网红模式又能红的了多久呢?

点评:

现在的网红机刚处于爆发阶段,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还没有普及,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还是未知的体验,但等风口过后,网红机能否留存顾客还属未知。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新的商品挤占市场,对于网红机未来的发展,目前的市场上还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在社交平台铺天盖地搞宣传的同时,究竟是真的以高价商品作为打通渠道的亮点,还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搞噱头,不免引人深思。而消费者们也应该在在满足自己一系列的需求心理时,保持冷静。

单用大牌口红这一类单品来讲,就是假货重灾区,平时我们在市面上购买都要小心谨慎辨别真伪,就更别说网红机的运营商们在利益和进货渠道面前会做出什么选择。和娃娃机不同,更大的目标价值背后存在着更大的消费隐患。

网红的定位、商品的水货隐患如果不加以突破和解决,都将成为制约网红机长远发展的因素。而怎样突破这些限制,似乎需要一个产销体系体系完整,各个环节都有保障的权威体出现,而孕育这样的体制,就目前的市场看来似乎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1:42:11
昨日阅读1小时,累积阅读57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2:19:45
昨日阅读4小时,累计阅读42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2:22:44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68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0-11 12:28:07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1 05:1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天阅读0.5小时,累计时间没有记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