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的亚马逊链接

这本书主要是评论70年代美国高通胀起因及后果,读了之后有点失望,总的来说分析比较肤浅,没有发现什么深刻或者比较新的观点。对于美国这段时间的经济问题和联储征服高通胀的过程,我推荐另一本名著:
Secrets of the Temple: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Runsthe Country
通胀本质是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所以高通胀首先是和纸币联系在一起的。在贵金属货币时代,固然有像16世纪从美洲运入大量黄金而引起欧洲通胀,但是总的来说由于贵金属数量有限,因而高通胀是很少见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正因为贵金属数量有限,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展,货币量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在金本位时代,更多发生的是通缩与萧条而不是通胀。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发行量必须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增长以顺应经济发展,所以30年代大萧条后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是有其充分合理性的,世界经济也再也不可能回到金本位时期了。
既然纸币是有国家发行,而纸币的滥发会引起高通胀,所以保持低通胀是政府的一项义务。个人和企业在进行交易接受纸币的时候,其实是在默认政府会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可以说是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一项社会契约。如果纸币持续贬值,则公民对政府,甚至整个国家制度的信任都会大为降低。列宁说:“要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货币贬值”。
美国的通胀问题自60年代开始抬头,到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而开始变得严重,到70年代末已经达到13%以上,处于失控状态。通胀对经济最大的损害是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都充满不确定性,工人不知道自己的工资明年还值多少钱,企业不知道自己的长期投资能有多少回报,银行储户更不知道自己的存款会不会变成废纸。所以高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70年代高通胀的主要成因在于:
1.30年代美国政府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帮助经济走出危机后,5,60年代一直信奉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尤其所谓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可以用比较高的通胀为代价换来充分就业,因此对高通胀容忍度较高。而这种态度慢慢植入企业和个人心理,形成比较强的通胀预期,高通胀预期又造成工人要求不断加工资,企业不断抬高产品价格,从而形成更高的通胀预期。这个正反馈系统不断加速,造成到70年代末高通胀已经处于不可控状态。从这个角度看,高通胀形成的机制和股市,房市等投资产品的泡沫是一样的。
2.美国经济五六十年代各行业都由大公司处于垄断或半垄断地位,市场竞争相对不够激烈。工会势力也很强,公司定期和工会谈判确定工资,很多公司工人工资是和通胀挂钩,每年自动随物价增长。这些都造成价格的刚性,即使经济发生衰退物价也下不来,即所谓滞胀。
80年代美国通胀问题的解决事实上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的:
1.之前美联储虽然也意识到必须紧缩货币(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但是一直没能做到把利率提到足够高的水准,因为利率调高之后经济衰退的风险就增大,而联储还没有这个魄力接受经济衰退的代价。79年沃尔克担任联储主席后,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以制造两次严重经济衰退为代价,愣是把短期利率一直提高到将近20%,才把通胀打了下来。从此市场意识到联储是有决心把通胀控制下去的。联储在这方面的声誉建立起来之后,通胀预期自然得到了控制。
2.里根上任总统后,大力推行自由主义市场改革,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控制。很多垄断性企业被拆成几个公司,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效率提高,这都对制造品价格造成压力。同时全球化进程开始,大量制造业向东南亚以及之后的中国转移。这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低廉成本导致日用品价格明显下跌,另一方面也是对工会势力的沉重打击,使它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在工资谈判中占有主动地位,从而造成劳动力成本的降低。
以上因素导致最近20多年来美国的通胀率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既然可以预见这种环境将持续下去,有理由认为今后几年,十几年内通胀不会是美国经济的主要威胁。
http://blog.sina.com.cn/badcompan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