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些经管商科的书籍,有很多启发,这多维的世界必定需要多维的世界观,多维的世界观就必须有多维的知识构成,而多维的知识构成决定于多维的教育。
毫无疑问,“全球化”的话题已不再新鲜,趋势不可逆转。在这个地球村落里,无论你身在何处,不管是在拉斯维加斯的灯火下,还是在中国某个古老的村庄内,你都时时刻刻的置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或许你本身并没有意识到,但是翻翻你衣服的商标,看看你食物的包装,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经历了国际贸易的交换走到你的生活中的。
世界就是这样的,历史也是这样的,不会去在意某个人的拒绝和接受,趋势总是不可逆转。正如弗里德曼十五年前所说的“世界是平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坦的山脉。
纵观世界的经济史,自从工业化时代开始,新兴国家对老牌帝国的冲击是永远的主题,从美国的崛起遮住“日不落”,到日本与美国的汽车大战,然后是目前中国印度得“金砖四国”对欧美日的冲击。和平是必须的,但是争夺却似乎又是永恒。
可是,有意思的是激烈争斗之下,新老霸主的交替大戏之下,人们总是在推陈出新,可是回过头来我们却发现,世界还是那个世界。美国还是霸主,大不列颠依旧日不落,中国的农民依旧辛苦劳作,印度的火车顶上还是坐满了人。
暂时把镜头拉回七十年代。
当欧美在买对日本的产品冲击之时,市场上充斥了“Made in Japan”,正如现在“Made in china”流行世界。那时候的欧美世界惶恐不要,在经过贸易保护主义的种种努力之后,最终作出了两个反应:一是完全开放进口,使公众的生活成本降低,二是政府积极支持各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如果说开放进口是无奈之举,那么支持创新就是主动之举。
要实现创新,当然只有教育
那些资质均一,拥有相同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的所谓主流型人才在今天已经不可持续,这些人才是不能实现特殊的创新的,因为他们缺乏最重要的“创新思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要想实现真正的大国梦想,我们需要的是那种“非均一资质,但是敢于挑战权威,集思广益,全面知识”的创新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不会是那个靠农民工的血汗堆积而成的制造业大国。
然而,一切都是由我们的教育实现的。
欧美的文科教育具有鼓励不同思维的传统,而日本也正在努力改造社会整体思维单一的特征,而我们还在“考试”“升学”“学分绩”中扼杀我们民族仅存的那点创造力。
如果说前十年前我们提倡创新还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思维的话,现在到了我们不得不创新的时刻了。因为次贷危机造成的外部需求不足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开始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已经使我们的出口型增长模式变得不可持续。
前天,上完课,我去和导师交流一些问题,老师被一群问考试范围的男男女女围住,一位博导就无奈的回答一些无聊至极的问题。
那一刻,我感觉所有人都很可怜,导师,我,还有那群人……
最近在读一些经管商科的书籍,有很多启发,这多维的世界必定需要多维的世界观,多维的世界观就必须有多维的知识构成,而多维的知识构成决定于多维的教育。
毫无疑问,“全球化”的话题已不再新鲜,趋势不可逆转。在这个地球村落里,无论你身在何处,不管是在拉斯维加斯的灯火下,还是在中国某个古老的村庄内,你都时时刻刻的置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或许你本身并没有意识到,但是翻翻你衣服的商标,看看你食物的包装,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经历了国际贸易的交换走到你的生活中的。
世界就是这样的,历史也是这样的,不会去在意某个人的拒绝和接受,趋势总是不可逆转。正如弗里德曼十五年前所说的“世界是平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坦的山脉。
纵观世界的经济史,自从工业化时代开始,新兴国家对老牌帝国的冲击是永远的主题,从美国的崛起遮住“日不落”,到日本与美国的汽车大战,然后是目前中国印度得“金砖四国”对欧美日的冲击。和平是必须的,但是争夺却似乎又是永恒。
可是,有意思的是激烈争斗之下,新老霸主的交替大戏之下,人们总是在推陈出新,可是回过头来我们却发现,世界还是那个世界。美国还是霸主,大不列颠依旧日不落,中国的农民依旧辛苦劳作,印度的火车顶上还是坐满了人。
暂时把镜头拉回七十年代。
当欧美在买对日本的产品冲击之时,市场上充斥了“Made in Japan”,正如现在“Made in china”流行世界。那时候的欧美世界惶恐不要,在经过贸易保护主义的种种努力之后,最终作出了两个反应:一是完全开放进口,使公众的生活成本降低,二是政府积极支持各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如果说开放进口是无奈之举,那么支持创新就是主动之举。
要实现创新,当然只有教育
那些资质均一,拥有相同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的所谓主流型人才在今天已经不可持续,这些人才是不能实现特殊的创新的,因为他们缺乏最重要的“创新思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要想实现真正的大国梦想,我们需要的是那种“非均一资质,但是敢于挑战权威,集思广益,全面知识”的创新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不会是那个靠农民工的血汗堆积而成的制造业大国。
然而,一切都是由我们的教育实现的。
欧美的文科教育具有鼓励不同思维的传统,而日本也正在努力改造社会整体思维单一的特征,而我们还在“考试”“升学”“学分绩”中扼杀我们民族仅存的那点创造力。
如果说前十年前我们提倡创新还是具有超前意识的思维的话,现在到了我们不得不创新的时刻了。因为次贷危机造成的外部需求不足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开始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已经使我们的出口型增长模式变得不可持续。
前天,上完课,我去和导师交流一些问题,老师被一群问考试范围的男男女女围住,一位博导就无奈的回答一些无聊至极的问题。
那一刻,我感觉所有人都很可怜,导师,我,还有那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