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565 1
2006-01-23
<P >劳动对资本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形式隶属阶段,现实隶属阶段,并将发展为新的博弈阶段。新的博弈阶段是自觉劳资合作阶段。</P>
<P ><B >⒈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o:p></o:p></B></P>
<P >马克思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一个特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前提;这种生产方式……首先是在劳动形式隶属于资本的基础上。”</P>
<P >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发生在资本主义初期。在那时,劳动者已经为资本家的利益而劳动,但还没有变革技术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仍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在工场手工业中,单个的或成组的工人,是用自己的手工工具完成每一个特殊的局部劳动过程。过程首先适应劳动者,然后才是劳动者适应过程。在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中,分工是充分的,但这时的分工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各个特殊过程的分离是一个由分工本身得出的原则。在协作方面,局部工人表现为直接协作。</P>
<P ><B >⒉劳动对资本的现实隶属<o:p></o:p></B></P>
<P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对资本的形式隶属开始转变为劳动对资本的现实隶属。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的。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奠造了新的技术基础,于是形成了劳动对资本的现实隶属。经过变革的劳动资料,在工厂的有组织的机器体系中获得了最发达的形式,劳动者人身材料合并到这个客观机体之中。在机器生产中,主观分工的原则消失了。整个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每个局部过程如何人完成和各个局部过程如何综合的问题,由科学在技术上的应用来解决。这个阶段的分工协作不再是工人主观的直接的行为,而是由起支配作用的各个特殊过程的连续性决定,这种连续性把工人变成机器体系的器官,使工人直接地现实地隶属这个体系即资本体系。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成为技术上的必要,这种技术上的必要又是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P>
<P >劳动对资本的这种现实的隶属,带来的结果对工人阶级来说是严重的,表现为资本对妇女和儿童等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工作日的延长,劳动的强化。劳动者几乎完全失去了自主性。</P>
<P ><B >⒊劳动对资本隶属的否定<o:p></o:p></B></P>
<P >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劳动与资本关系的改变,由劳动对资本的现实隶属转化为劳动对资本的抗衡和资本对劳动的妥协。形成劳动与资本的新的博弈形式。这种转变的主要表现是劳动不再以生产线上的工人为主,而是以生产线外的劳动者的劳动,以科学研究与开发为主。而科学研究和开发又是以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主体。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知识产权,成为高额劳动力产权的存在形式。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剩余的积累,社会资本过剩,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同时发生了变化,不仅劳动迫切需要资本,资本也迫切需要劳动。这种新的形势将使劳动和资本双方自觉实行合作。劳动对资本隶属关系的否定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正是这种关系的变化,才有了实现和谐社会的可能。</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1 06:04:00
应该是自觉劳资合作阶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