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撕开迷失面纱,还给人
----贫富差距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彰显财富的时代,人人都为生计而奔波,为命运而抗争,人们为追求房子、车子、票子,满足各种物欲而四处奔波忙碌。时间老人是最公平的,给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次,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有的人一辈子辛勤劳动到头来只能填饱肚子,一贫如洗,贫困潦到;有的人却坐享其成、衣食无忧、荣华富贵。一年一度的福布斯富豪排榜不知曾经灼伤了多少双求财若渴的眼睛。美国哈佛大学做过研究,发现全美国80%的财产仅被少数的20%的人拥有。假设将全美国的财产平均分配,每人一份,那么若干年后,仍然将出现这种二八分配规律。贫富差距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日趋严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世界上任何新的学说的产生,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问题。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财富规律以精辟独到的知识体系思想学说,推陈出新,独树一帜,科学地诠释了这一迷失领域,给人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还原了人类社会真实的面孔。
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和谐”铺天盖地,维护和完善“和谐”的竞争规则,憧憬“和谐”生活,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其实,人类自古以来没有停止对“和谐”的向往和追求,更没有停止过对“和谐”生活的遐想和定位。“和谐”是什么?人们找到了“和谐”吗?对“和谐”的追求热潮正是现实社会主流秩序的反证和补充。
贫富差距客观存在。目前,美国约有20%的人生活在全国贫困线以下,760万人靠救济金度日,200万人无家可归,而百万富翁却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80万人增加到400万人。在当今世界,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占有全世界86%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同样占世界人口20%的最贫穷国家却仅仅拥有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日均生活费不足1美元。二战以来,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扩大,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改善的进程仍很缓慢,有此至今仍未解决温饱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曾做过研究,发现全美国80%的财产仅被少数的20%的人拥有,余下的20%的财产却被占人口绝大多数的80%的人拥有。更匪夷所思的是,假设将美国的财产平均分配,每人一份,那么若干年后,仍然将出现这种二八分配规律。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些人富裕,而另一些人贫困呢?
在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立的理论中,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富就是表示财产多,先富起来的表示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等的数量多。无论是先富起来的还是所谓后富起来的人称之为私人或私有者,私人占有的财产称为私有财产或私人财产。私有财产是私有者创造出来的财富,私有者日积月累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是私有财产源源不断增加的主要来源。私有者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一部分用于维持生存,另一部分就成了剩余下来的财富——私有财产。
由于体力强度差异、智商高低差异、熟练程度差异、家庭出生差异、地域发展差异、时代机遇差异、人为能力差异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财富规律告诉我们: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可见,在生产领域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分配领域客观存在差异。那么创造能力大的,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获得的财富就多;相反,创造能力小的,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获得的财富就少。分配领域客观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剩余财富存在多少不同。私有者在消费同样多的生活资料后,分配获得财富多的,显然剩余财富多,私有财产就多;相反,分配获得财富少的,显然剩余财富少,私有财产就少。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私有者消费的高低是不同的,这就更加影响剩余财富——私有财产的多少。在分配获得同样多财富的情况下,勤俭的私有者消费低,那么,剩余的财富就多,私有财产就多。总之,私有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差异是贫富差距的直接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创造能力是确定的。从而决定剩余财富的变化是定向、定量的。因此,这种定向、定量变化导致某个家庭富可敌国,也导致某些家庭民不聊生。一些成为商界巨头,一些则成为需要救济的贫困者。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剩余财富的变化不是定向、定量的。因此,有的家庭没落了,有的家庭绝处逢生,耳目一新。可见定向、定量的发展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上,世界股神沃伦••••••••巴菲特、电脑天才比尔•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等,他们都是该榜单的“常住人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以稳健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成为世界的领头羊。小说人物孔乙己、杨白劳等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无依无靠,一生穷困潦倒。“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贫富剧烈差距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字:世界三大富豪的财富总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48个最贫穷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未来社会学家认为:世界饥荒和世界贫困依然是未来社会面临重大问题之一。
人生是一个变数,贫富也不是一个定值。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史蒂夫•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美国式的英雄人物,几番沉浮,依然屹立不倒。作为“苹果”创始人,他改变了一个时代,掀起了个人电脑的热潮。但是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被迫离开了自己费尽心血打造的“苹果”,从天堂跌到地狱。然而12年后,他卷土重来,重新开始了第二个“史蒂夫•乔布斯”时代。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以个人资产54亿美元引起人们关注。中国的营销奇才史玉柱,经营巨人汉卡,营销脑白金、黄金搭档,从青岛健特、四通控股套现,持股华夏、民生银行,将巨人网络IPO每一次转换行业,进入新领域,都让人难以理解,捉摸不透。从巨人汉卡的成功到巨人大厦的“倒塌”,再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的卷土重来,巨人游戏的如日中天,史玉柱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历程让人们欷觑不已。从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2亿多的“全国最穷的人”,现在的史玉柱又站起来了,是一位个人资产28亿美元的著名企业家。中国有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意思。
创造财富的过程,是财富运动的过程,是能力转换和传递的过程。不管你从事工业、农业、服务业,也不管你经营金融、商业、信息、航运、旅游、房地产等行业,更不管你是总裁还是杂工等等。这些都是财富运动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这些财富运动的本质是创造能力的转换和传递。能力的转换和传递才是财富运动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可见,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是创造能力利用的过程,是能力的转换和传递的过程。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只要是存在雇佣劳动制,就必然榨取剩余价值。财富规律告诉我们:能力大,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大;能力小,体现出来的能力就小。能力大就富裕,能力小就贫困。可见,贫富差距不是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贫富差距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
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规律是不以任何个人意识为转移的。财富规律的发现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又一次胜利,是当前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意识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规律的理论是改革开放、世界格局发展的前沿科学和指导思想。财富规律的研究成功,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证明了先前任何人类社会发展学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财富规律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致全人类同胞书
财富规律----是21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现,<<财富论>>是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里程碑,也是认识人类社会的里程碑.<<财富论>>的鉴定不能没有您的参与.打搅了!
http://web.cenet.org.cn/web/3210/
创新,影响力,深度是一部作品的生命力,也是我向你们推荐<<财富论>>的原因.有创新,影响力,深度,就有卖点;看过<<资本论>>的就可能成为<<财富论>>的读者.<<财富论>>收集了阿德的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论文,请斟酌。请选择!
不立足于事物共性的探索和研究,永远成就不了大师.我多么希望在这个社会上,所有的美德都能够得到弘扬,所有的理论都能够得到论证和认可.希望能够得到学术界的论证,希望能够出版发行,希望能够被入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