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3500万港元收购镭射品牌 明年三月前完成交割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发布公告,宣布斥资最多2.15亿港元收购香港镭射发展有限公司(Citicall Retail Management Limited,一家在香港地区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业务及资产。此次交易预计在2010年3月底前完成。
苏宁方面透露,本次收购将由苏宁电器全资子公司——香港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出资3500万港元收购镭射公司的品牌、业务、网络,同时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不少于1.8亿港元收购其存货及相关资产。付款将根据双方约定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
据悉,未来苏宁将从内地抽调管理人员进入镭射公司管理层,同时以镭射公司现有管理团队搭建本土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具体交割时,原有人员也将转入新的公司。
孙为民表示,今年5月初,镭射公司向苏宁提出了合作意向,苏宁在进行多次考察的情况下决定收购镭射公司,并借此全面进入香港市场。对于是否继续保留镭射的品牌,苏宁目前尚未考虑过此事。
在谈到苏宁下一步计划时,孙为民透露,苏宁与镭射必将会有一个磨合时期,将会对镭射公司的人员交接以及业务经营按照未来的计划进行一些列的准备工作。
在供应链方面,孙文为民强调苏宁电器充分发挥内地采购平台、供应链的协同效应,与内地联合规模化统一采购,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在产品方面,引进更多内地品牌、产品,丰富香港电器消费市场的品牌、品类,提供香港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对于内地市场而言,香港位于世界零售市场的前沿,尤其在产品流行趋势方面有风向标的作用,对苏宁电器内地市场经营业务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决策作用,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
苏宁三年计划在港开50家店 产品实现联保政策
对于苏宁在香港开店计划,孙为民表示,苏宁在香港建设50家店后,将占25%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他还强调,在本次收购以外,苏宁电器也一直按照自身对于香港市场的连锁规划进行选址,根据香港的核心商圈分布,制定了包括4-5家旗舰店在内的开店计划,每家店面约在2000平米左右,但至于开店的具体时间和安排,目前还无法披露。
孙为民透露,目前香港镭射公司已有22家店铺,苏宁未来目标将要在香港建50家店面。主要原因是,香港市场相对较大,并且香港作为免税贸易区在家电消费的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人才方面,香港人员更加符合国际化战略。同时将会促进两地产品在香港市场中相互流通,今后香港购买的苏宁产品将会实行大陆香港联保政策。
他还表示,2008年苏宁已经有具体进军香港的计划,并且率先在香港成立公司,今年该香港子公司6月收购日本LOAX,使香港成为苏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环节。
国美曾表示,前三季度净关闭117家门店 意在提高单店效率
早在国美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国美总裁陈晓就公开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国美关闭了158家低效益门店,同时也新开了41家门店,总体净减少117家门店,因此国美认为网络优化是必须要持续发展下去的,在这一方面今年的力度相对较大。
陈晓还说:“营运效率的平稳增长体现了我们以提高单店效益及盈利能力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已初见成效。我非常有信心,国美的单店经营质量在未来几个月中将延续增长趋势。”
已有数据显示,国美第三季度的平均单店销售为人民币1435万元,同店销售(可比562家)增幅为2.05%。每平米销售表现也实现季度环比的稳定改善。
专家:苏宁扩张、国美收缩,中国渠道业发展趋于理性,终将殊途同归
在苏宁选不进军香港之前,国美曾经宣布今年关闭了117家低效店面。苏宁的这一动作正好与国美的收缩策略相反。故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国美与苏宁的做法是不同层面的行动,国美追求单店品质,苏宁追求区域扩张,尽管双方的策略不同,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中国两大家电渠道巨头正在朝向更加务实,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
陆刃波对腾讯科技表示,进军香港对苏宁是一件好事,香港的市场相对规范,而且范围和包容性也比较大,是个多元化的市场。认准香港市场,对于苏宁的国际化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陆刃波强调,国美的收缩策略符合它自身发展的需求,不盈利的店面关闭是正常的。两大渠道商都在根据自己不同的发展策略来调整未来的具体经营计划。这表明中国渠道发展正在想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另一家电专家刘步尘也向腾讯科技透露,苏宁进军香港是做好充足准备的。今年六月苏宁收购日LOAX之后,相信这半年给苏宁积累了很多国际化管理与运营的经验,这次苏宁是有备而来。相对于国美而言,在国际化道路上,苏宁已经走在了前面。
刘步尘还分析到,纵观今年渠道的发展,国美采取收缩的策略,而苏宁相反进行扩张经营。这主要表现在双方发展的阶段性差异。
刘步尘说:“国美前几年一直在扩张,而苏宁一直在提高单店质量。现在双方策略相反,国美关闭亏损店面,苏宁向国际扩张,这都按照各自目前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他还分析到:发展到最后双方会达到同样一个目标,即店面数量又多,单店质量又好。这两大渠道今年的动作表明,中国的渠道发展逐渐趋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