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根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最新公布的2018年9月份债券托管数据,境外机构9月份单月共增持人民币债券51亿元。分券种来看,境外机构9月份单月共增持利率债362亿元,其中增持国债247亿元,增持政金债115亿元;减持同业存单190亿元。
核心观点:
9月份外资买债规模出现了明显萎缩,增量环比大幅下降93%,市场投资者对于外资买债的可持续性再度产生怀疑。此前我们曾反复强调,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效应的不断发酵,是外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核心驱动力。与此相关的人民币国际化也促进了境外央行在其外汇储备中逐步增加人民币资产的配置,至今年年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已升至1.84%,绝对规模达1934亿美元。预计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结构性因素仍将继续吸引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但这是否意味着周期性因素不再重要?我们认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中美长端利差目前已降至40bp左右的历史低位,而汇率因素同样并不友好,在以上两个周期性因素同时转负面的背景下,后续几个月外资买债的规模将可能出现下降,这对于我国资本流动形势、人民币汇率、债券市场表现等均可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境外机构9月份增持人民币债券50.68亿元,增持幅度明显收窄665.58亿元,目前已连续19个月实现增持。国债依旧受到境外机构的青睐,9月增持幅度为247.15亿元,此外境外机构积极增持了政金债114.8亿元,这可能与免除境外机构买债利息收入的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有关。除券商与境外机构之外,商业银行、基金、保险等机构9月份对利率债的增持幅度均有所抬升。境外机构9月大幅减持同业存单190.31亿元,汇率走弱与前期存单到期可能均是重要的原因。9月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国债市场中的占比小幅上升至8.08%,在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之中的境外占比则小幅下降至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