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前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速为6.7%,比2017年回落0.2个百分点,而同期上证综指跌幅超过20%。当前A股市场的动荡确实存在预期过于悲观而引发的超调成分,与基本面严重脱节。因此,此时监管层确实有必要集体发声,解答市场疑虑,引导市场预期。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的外溢效应、中美贸易摩擦、国内政策取向以及去杠杆等均是导致今年A股市场跌跌不休的核心因素,刘副总理在专访中均有明确回应。
2、专访中再次明确当前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相对稳定”,在“六个稳”的要求下,“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那么当前的主要工作是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推进调结构和防风险工作。因此,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稳增长诉求将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投资政策以及社会政策将形成合力,以减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3、金融市场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因此当前的金融市场表现虽然是风险释放过程的必然过程,但过于动荡也不符合政策要求。一则,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提高金融可及性需要资本市场的配合;二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离不开金融市场;三则,金融体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市场是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
4、监管机构大篇幅地说明支持民营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意图非常明确,就是针对市场此前对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国进民退”的质疑。A股市场之所以出现超跌,很大程度与此有关。并且,民营经济的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何况中国经济要走出长周期的底部也需要企业部门的扩张,当前国企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降低负债率,这意味着民营企业才是当前稳定经济走势的主力。因此,监管层明确对民营经济的态度,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对稳定市场情绪、提振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前景的信心有重要意义。
5、刘副总理在专访中也明确提到下一段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可能来源,一是中等收入群体和人口老龄化推动的消费需求,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会,三是绿色发展机遇。如果要提振上述需求方向对经济的影响,增加居民部门收入、加快经济新动能发展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必由之路。因此,下一阶段,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的取向,提供稳定的流动性润滑中国经济。
6、我们认为金稳会以及一行两会主要负责人的集体发声有助于减轻市场疑虑,稳定市场风险偏好,提振市场信心。上周五大盘大幅上涨反映了市场的态度,但市场能否延续回稳态势还是需要结构性改革取得更明显的进展、引入更多长期投资资金以及合理处置当前市场存在的各类风险。换句话说,政策底已经非常明确,效果如何要看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