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动不动就说“不想要长大,好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儿童时光”,这种话听起来有一种纯真的乐趣,可是实际上,当然是鬼扯。作为一个儿童,如果能够无忧无虑,那是别人赏赐给我们的结果。
在一定的年龄之前,儿童的生活只能任人摆布,没有办法自主。如果童年会有无忧无虑的感受,那是别人在保护我们。或者,纯粹是因为我们无知,才会无忧又无虑。
快乐和喜悦有什么不同?
小孩只能够得到快乐,当了大人,才有可能得到喜悦。如果没有进一步地想这个事情,很多人可能一直以来都把快乐跟喜悦连在一起。可是快乐与喜悦其实非常不一样。
快乐,通常来自外在;而喜悦,只能够来自内心。所以我们是很难跟一个小孩子说“喜悦”这两个字的。你如果跟一个小孩说“你开心吗?你快乐吗?”小孩很容易就分辨TA现在开不开心,快不快乐。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小孩说“你喜悦吗?”小孩可能会困惑,“喜悦是什么?可以吃吗?”
没有错,小孩的反应很直接,很简单明了,可以吃的,而且是好吃的东西,通常就能够带给小孩快乐。冰淇淋、糖果、炸鸡、可乐,吃到这些,小孩就可以觉得自己今天过得很开心。
可是,我们都已经是大人了,如果在辛勤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有人为我们准备了一碗热腾腾的汤,我们会觉得很喜悦、很温暖。这不是因为那碗汤有多么好喝,而是因为有一个人在你工作了一整天之后,还能够贴心地为你准备了一碗热汤。这种在生活当中感觉到被善待、被关心、被重视的感觉,才是喜悦的来源。
快乐跟喜悦是两种不一样的事情。小孩大概都只能够体会到快乐,而要等到一定的生活经验累积之后,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快乐有它的局限,所以我们能够体会的快乐会越来越少。
三种感受喜悦的方式
可是相对的,喜悦没有这样子的局限,我们可以体会的喜悦,会越来越多。因为生活会不断地带给我们考验,我们每通过一次考验,都能够感受到一次喜悦。
如果你觉得喜悦“听起来有一点模糊、有点抽象”的话,我现在可以试着介绍,能够感受到喜悦,通常是通过三种方式。
第一个方式是感动。比方说,当我们得到了那个向往已久的名牌包包,我们会感觉到感动,不是因为这个包包的价格,而是因为这个包包的价值。
这个包包的价值来自于“我们奋斗了很久,赚到了第一笔钱,为自己买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包包”,或者“我们这么好运地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伴侣,他懂得体贴我的心意,买了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包包,送给我”。
感动牵涉到几个关键的条件,包括丰富的人生体验,主动的发现能力,还有跟别人连接的能力。儿童如果看《哈利波特》的电影,或者是金庸小说所改拍成的连续剧,可能会觉得新鲜、惊奇、有启发、看得很过瘾。
可是等到自己变成熟了,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之后,再去读《哈利波特》的小说或者金庸的小说,会因为自己已经具备的生活体验,而由书中的人物连接到自己的人生。小孩会因为故事而悲伤或者是快乐;可是大人会因为故事而感动、而喜悦。
得到喜悦的第二个方式,叫作领悟。小孩很少经历“领悟”,小孩通常就是“知道”。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苦难或者是困惑,才有可能达到“领悟”这个时刻。
不论这个领悟是痛苦或者是快乐的,只要是领悟,就能够让我们豁然开朗,解开了一个长期以来打不开的结。一段本来是我们“一旦回忆起来,就会感觉到万分诅咒”的过去的恋爱,在领悟之后,这段恋爱可能会变成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同样的回忆,会因为有了领悟,得到了不同的意义。
得到喜悦的第三个方法,叫作欣赏。欣赏的关键,是懂得拿捏分寸。所以很多人说“如果你得到了一瓶珍贵的红酒,结果把它像喝可乐一样的,咕噜咕噜地就倒进了喉咙里面,你就完全辜负了这瓶红酒。”你没有在欣赏或者是品味这瓶红酒,你只是拿它来解渴而已。
在小孩的世界里,追求的就是极致,要最大的,要最厉害的、最漂亮的、最英俊的;而一个成熟的人,才会体会到分寸所能够带来的乐趣。
最后,希望你能通过感动、领悟与欣赏这三个方式,让自己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喜悦。
文章来源:
儿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