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oyan 发表于 2010-1-10 23:00 
理性都是指具有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最好方案的能力。
但是最好与否由谁评定?有客观的公认的标准吗?如果有,则符合或最接近这个标准的方案是最理性的方案,选择这样的方案就是理性行为,否则不是理性行为。
但是如果没有呢?你说大蒜没有效,另外的权威说有效,信谁?
最佳的标准不清,理性与否就不确定,有时理性与否的评定是事后诸葛亮的评定。
由于目标是有不同层次的,所以理性也有不同层次。对于健康这个目标,追购大蒜可能是不理性的;但是如果认定大蒜是有效的,就形成低一层次的目标——形成对大蒜的医用需要,将这个目标引入消费集合,形成新的偏好结构,在既定收入下,就会有一包括追购大蒜的最大化的选择方案,从既定收入的效用最大化来说,这个方案是理性的方案,但这是以“信大蒜的疗效”为前提的理性。如果这个前提错了,这个理性就不那么理性了,因为这是低一层次的理性,当确认不符合“上位”理性时,这个理性的最大化从根本上不存在了,不是最大化的方案,已经否定了理性本义。
理性具有层次性,这是此贴给我的一点启示。
ruoyan老兄给出了理性的标准定义。这是一个典型的工具理性概念,不问行为者的目标合理(或理性)与否,只要是行为者选定的目标,都认为是理性目标,理性的标准是看行动方案最好与否。
我的疑问是,如果行为者的目标定错了,尽管选择最佳的方案,这种行为还是理性的吗?
我想提出衡量理性的两个“标准”:目标是理性的;行动的前后一致性(即ruoyan老兄的事后诸葛亮评定与事前一致)。
具体到买大蒜的例子,目标定错了(买大蒜的目标不利于效用最大化。即低层次目标与高层次(效用)目标不一致);事后证明:事前的行动是错了(王文中说是短期行为,即行为没有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