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马男”的10年
请
叫他“悍马男”──我们评选出的十年代表人物。
那是2005年,这个中国年轻人将他的粗犷座驾停在了上海闹市区一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这是一辆樱桃红色的悍马,有着巨大的雾灯和轮胎。他坐在驾驶位上,经过的中国人都赞叹不已。
一位记者对这位司机喊道:“这车真是漂亮”。
这名男士不屑地指了指汽车引擎盖,简单地说:“涡轮增压”。
在二十一世纪的最初10年,很多事件成为了世界的媒体头条: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随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亚洲的自然灾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全球整顿和崩溃。
但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定,作为“新富阶层”代表人物的“悍马男”象征着我们时代较为基本的情况──以及影响全球事务的更为突出和持久的力量。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政治自由化进程已经达到关键阶段,提高了数亿人的收入,释放了一波雄心壮志的热潮。这股力量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开始于1978年,在印度开始于1991年,在很多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则开始于最近,这股力量如今才是真正的涡轮增压。
过去十年,阿根廷、巴西、哈萨克斯坦和波兰等国每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家庭数量如火箭般飙升。中国已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说,印度的手机用户数增长了240倍,而叙利亚、越南、肯尼亚和很多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更快。
实际上,科技在这个10年发挥了特殊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新的自由贸易协定帮助很多穷国实现了增长。经济管理的改善以及贸易法规的宽松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但科技则起到了重要的均衡器作用。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经济学家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说,互联网和手机等技术突破帮助非洲等地区实现了互联。他说,肯尼亚人突然想到,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将鲜切花卖到欧洲市场。这只是充满活力的肯尼亚创业精神。
世界银行(World Bank)预计,在发展中国家的刺激下,2030年全球经济规模将从2005年的35万亿美元增长至72万亿美元。根据这一假定,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有12亿人将成为全球中产阶级的一员,这个数字是目前的三倍。
经济自由带来的更大好处是什么呢?华盛顿研究机构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总裁伯索尔(Nancy Birdsall)说,从某种角度上说,当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相当庞大的时候,这是催生长期的良好政府的关键,因为是中产阶级要求建立竞争性的体系、产权、法律规定以及经济环境,让他们能够竞争,而不必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存在的内部特权抗衡。
不过这些好处都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新的经济大国正在海外崛起。它们将继续从成本更高的发达国家手里抢走工作。它们将继续要求更大的政治影响力。它们将在高端创新领域获得更大的份额──也就是被美国和发达国家视为归其所有的全球市场中有利可图的部分。
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首席执行长利伟诚(Andrew Liveris)以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发出了警报。在美国的一个员工大会上,他问有谁的孩子在攻读工程学,以后要成为工程师。他说,有几个人举起了手。当他在中国和印度公司的大会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举手的人数不胜数。
在通往经济融合的道路上,还有其他值得担心的问题。在强劲的扩张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严重的功能紊乱,就象过去两年来金融危机所显示出的一样。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收入不均是一直对稳定造成威胁的问题。在美国国会和各国议会,保护主义都在试图挣脱绳索。失业率的再次攀升可能会让保护主义成为脱缰之马。
尽管这样,过去10年积聚的势头有可能会一举冲进未来10年。雄心催生了“悍马男”,也在这10年结束前吞噬掉了悍马这个品牌:一家中国企业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手里买走了悍马。
这也把像张景义(音)这样的人推进了这个新世界──这里是未来全球增长的动力所在。不到五年前的某一天,张景义坐在北京火车站外,他的家当都在一个帆布包里。他的故事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与拉美、非洲和中欧的移民一样,张景义来这个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他说,我需要赚更多的钱,供儿子上学。
在他身后,等待机会进入城市网络的是约70万仍从事农业生产、有着越来越大的个人雄心的中国人。
John Bussey
大学学位价值几何?
本
月,又有数百万莘莘学子踏上了漫漫申请大学之路,他们以及他们的父母都得考虑为这个学位掏多少钱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质疑大学学位的价值:弗吉尼亚赖斯顿市(Reston)学生贷款市场协会(Sallie Mae)一项针对8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愿意借钱上大学的学生比例从去年的67%降至如今的53%。
我在几个月前开始撰文探讨上大学的支出与回报问题,随后电邮便源源而至,很多家长表示,如今在巨额学费支票上签字时也得三思了。以下便是有关这个话题的一些观点:
──大学学位是高薪工作的敲门砖:纽约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 New York)200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不管是单年的年薪还是一生的收入水平,通常说来,大学毕业生要比高中毕业生高出至少60%,而且这一差距还在持续加大。
除此之外,研究还显示,科学或数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刚毕业时的收入水平就会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圣路易斯市的菲利浦•汉密尔顿(Phillip Hamilton)是一位股票经纪,他的儿子即将高中毕业。他认为,比起名牌综合性大学所能带来的声望和人脉,顶尖职业学校的高收入就业前景更值得看重。他打了个比方:你在一所所谓的能开启机会之门的大学学什么社会学、英语或是传播学,毕业了做的是却园林景观工作,你这个学位真的有用处吗?他希望自己17岁的儿子选择一所工程学、食品科学或是会计学特别强的学校,专业也就选择这三者其中之一。他说,这样的话,就算你刚毕业时去了家冲浪用品店上班,到27岁时想干点正经事了,也还找得到工作。
──大学学位可以帮你过上丰富多彩的、有品味的生活。德克萨斯州德克萨卡纳(Texarkana)的梅根•德拉玛•施罗德(Megan DeLamar Schroeder)认为,仅仅参照未来的收入水平来选择大学会贬低大学生活的真正价值。她说,就像买房子或是昂贵的跑车一样,一些无形的好处是无法通过短期的成本效益分析得到体现的。
上世纪80年代,她贷款4万美元,去斯坦福大学学习经济,毕业时只在一家银行谋到了一份最底层的工作。她花了十年时间才付清了贷款,不过她说这些钱花得非常值。她说,在一个绝妙的环境中“浸淫”四年的经历让她保持了终生学习的习惯,永葆求知欲。她说,等自己十岁的双胞胎女儿选择大学时,她会鼓励她们秉承同样的价值理念。
研究证实了施罗德的观点。大学理事会的调研显示,大学毕业生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公民参与意识,投入志愿者活动及无偿献血的人数是高中毕业生的两倍多,吸烟人数较后者少,坚持日常锻炼的人数则更多。皮尤研究忠心(Pew Research Center)2005年针对3,014名成年人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他们当中有42%表示自己非常幸福,而那些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中这一比例只有30%。
──大学学习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亚利桑那州阿帕奇强克逊(Apache Junction)的詹姆斯•兰登(James Landon)说这是上大学的一个很好的理由,他认为大的公立大学是开展这一调研最佳也是最经济省钱的地方。他有五个孩子,四个都上了大的公立大学。兰登说,有两个孩子刚入学时并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不过这样的大学有着数量庞杂的课程、专业以及师资,帮助他们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一个孩子选了经济学,如今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经纪;另一个选择了心理学及政治学,如今在研究生院负责外事工作。
大学学位有时还会以更微妙的方式引导学生选择自身的职业。现年24岁的詹森•沃特曼(Jason Wotman)是纽约格雷特内克(Great Neck)Tailwaiters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这家新公司为客户举办体育赛事及演奏会活动期间的车尾野餐会。他说,这是我自己的公司,是我自己的孩子。公司迈出的每一步,每一点一滴的发展,感觉都好极了。
他说,在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拿到的人力和组织发展专业的学位帮助自己成为了一名企业家。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领导力课程上习得的知识使得他能够把握机遇、白手起家。他说,我觉得自己拥有了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利器。
──大学学习帮你建立起广泛的人脉:许多名校毕业生都表示,毕业之后大学校友的人脉资源为自己开启了机会之门,当初为了进入这些大学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完全值得的。不过全美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曾针对6,335名大学毕业生开展了一项长期的调研,他们于1999年发表的调研报告称,在入学时学生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成绩普遍很高──这表明这些学生出类拔萃──的学校,学生毕业后收入不一定就很高。
对收入影响更大的似乎是学生的个人奋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学生当年申请却遭拒的学校水平越高,这位学生今后就越有可能得到高收入。研究者发现,那些申请过多所名校却没能上成的学生──十有八九是被拒了──今后的收入通常会高过那些得偿所愿的学生。经济研究局在调研报告摘要中称,显然,相较学术能力,学生本人的动力、雄心以及求知欲对于今后的成功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SUE SHELLENBA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