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018-11-1 09:17:04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65小时。

"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18:58
昨天阅读1小时,总计阅读61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20:17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50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22:01
昨天阅读3小时,累计阅读145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23:57
昨天阅读
1.书名:《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
2.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是吴军博士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领航者的经验,以极其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3.读书心得:
六、理性的投资观
1. 金钱观
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钱的本质是对各种资源(自然资源和人的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量化度量。让钱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它把今天过好,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的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机、投资)光
2. 风险意识
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都要有风险意识(防御性驾驶),远防垃圾人,任何好的投资,都要建立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
3. 投资入门
投资的行为要围绕目的进行:针对是保值、养老等不同目的设置投资方式,还要制定可行的目标
4. 选择投资对象考量的原则
回报和风险
流动性:比如存款的流动性最好,股票次之,债券再次,房市最差
准入成本:股票买卖要交手续费,买卖房子要交手续费和税费等
5. 投资中的误区
贵重金属是好的投资,只有经济危机和战乱时会升值,专业人士理财一定比我自己做的好:管理基金的人和投资的人有利益冲突,在股市上花时间研究的越多,回报就越高,只要有人买股票就会不断涨,哪怕我买的股票亏了钱,只要我不卖,就没有损失
6. 围绕投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
如果投资为了长期稳定性的增值,那么投资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资产的配置而非哪一只股票的选择,或哪一次投资机会的把握
4.阅读时间:3小时,累计阅读59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54:51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1-1 06:02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2小时,累计78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55:11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12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58:08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6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09:59:37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6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00:06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25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01:07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3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02:18
20180928加入充实计划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5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02:45
11月第1天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587小时.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推荐:《聪明的投资客》
作者:陈炮   扫描版.pdf
当今社会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伟大的经济学教授们在我们神圣的学堂里谆谆教诲我们:“市场是有效的,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本书将基于历经实验检验的心理学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理论描述,分祈金融市场如何会产生非有效特征,并提供战胜市场的途径。
目录: 
上篇 股市基本理论解析
中篇 股民炒股制胜技巧
下篇 庄家操盘手法揭秘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389327-1-1.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今天继续读:《一个投资家的20年》
信念的好处——一个投资家的20年(四)

      《钱经》最让人感动之处在于,它让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也有机会见证,即便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甚至没有专业知识经验,人们依然能找到通往财务自由的路径。
2012年9月17日
      平日里常会遇到需要解答的投资问题,多有重叠之处,为了提高效率,渐渐以文章方式统一答复,一来二去便有了写财经文章的传统。这种理念的传播无意中起到了投资者教育的作用,在日后一次次经济危机中起到了坚定人心的效果,信念的好处在于它能让人渡过艰难的时光。
      金秋十月是《钱经》杂志创刊整100期,这期间我有5年多时光与他们的青春月月交织在一起。眼见着他们单人的成了双、两两的变成仨,这种流光还伴随着知识阅历以及财富的增长,不由得感叹日子再艰难,大家还是有进步的。
      《钱经》最让人感动之处在于,它让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也有机会见证,即便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特权甚至没有专业知识经验,人们依然能找到通往财务自由的路径。尽管有时会有挫折与失败,但终究还有机会存在,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等到《钱经》200期的时候,能听到多一些读者讲述在通往财务自由道路上的亲历见闻。
      尽管我一直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习惯,但在2007年牛市行将终结之际应承写这个每月专栏终究是个极其错误的决策,这个“牛尾巴”时刻的决定令我日后懊悔不已,自己经历悲惨也就罢了,还要将这悲惨展示于人前,实在是有苦难言。这再次证明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我也不例外。好在有足够长的时间,让我有机会证明,长期而言,我们并不需要靠运气胜出。
      生活中的点滴或多或少地成为文字素材,在某种程度记录了所见所闻,它们是如此受欢迎,以至于我被称为“投资界写文章最好的人”。甚至在发表《第一最好不炒股》之后,有人认为我是搞文艺的,而非投资业者。自己也常回顾一下过去的写作,原本是怕写重复的内容,却发现有些文章确实悦目,就如同不经意间翻出10多年前在美国读MBA时写的论文,看着大篇流畅的英文,心中竟升起幻念:“这竟是曾经的我亲自写的吗?!”
      较为中意的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彩色的经济学家》《秋凉中寻桂花香》《投资的目标》《巴菲特,生日快乐》,文采与理念俱佳。至于广泛被关注的《15年1000万》,应该是无意中切合了许多人心中的愿望,但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理解之后全力以赴执行和义无反顾的精神,“知行合一”绝非易事。
      尤为喜欢的是2009年4月两周年时的《有人夸我文章好》,题目潜在本意是说除了文章好之外,我们实际上投资干得更好。清楚地记得,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身体像是燃烧了一般激动地发抖,这才明白老一辈作家所言“如果想感动读者需先感动自己”的含义。这篇文章至今读来仍然觉得清新无比,其中一段“春天来了,去年的樱花再次盛开,窗外是一株大大的樱花树,一束束的粉色的花朵竞相地开着。早晨起来,透过繁花,印着清澈蓝天的背景,刚刚割过的草地散发出清新的青草的味道。”本是源自在海外时写给北京亲人的信件。
      当时正值温哥华的春天,前不久再次旧地重游,坐在同一草地前,樱花盛开的季节已过,满目青翠依旧。老友相对,仍然记得2009年4月的对话,“再过3年,也就是2012年4月,估计这次金融危机应该过去了”,但是残酷的世界告诉人们,我们实在低估了本次危机的长度与烈度。
      这个10月也是本次金融危机整整5周年,自2007年10月上证指数6100点跌宕直下到如今的2100点,累计跌去2/3,市值缩水7万亿元。而相形之下,引发本轮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其股票市场在经历危机之后,却已几乎完全复原,这之间的反差确实令人深思。
      这5年以来眼见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打开媒体至今仍是不断跳入眼帘的悲惨。面对萧索零落的市场,有谁知道是满地鸡毛还是黄金遍地?想起麦克阿瑟著名演讲中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我想说:“投资不死,只是凋零。”(Investo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即便是过往失去的5年,人们也见到有沙漠之花的盛开。
      已有的日子,唯一遗憾的是,在证明每个人都有达成财务自由可能的同时,却没有过多地提醒其间的艰难与残酷。不要指望每一次努力都有正向的回报,翻阅10多年前的笔记,见上面有一段:“我们今天播下的种子,在未来的道路上,如果能有80%发芽,60%开花,30%结果,我们的幸福就已经足够了。”
…...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虽说上涨了一点儿,还是在低位震荡。何时是底呢?作者所写的正好也应了现在股市行情的景。
      回想看到《15年1000万》这篇文章之时感叹于在年轻时应该尽早具备投资习惯,那么,接受熊市,并且能在熊市中抓住机会:提前播种,才能够在到来的牛市中收获丰盛。“目标的实现,需要理解之后全力以赴执行和义无反顾的精神”。
       在定立目标之时就需要考虑好:最坏的情况如果出现的话,我有什么样的措施?应该如何应对?还需要不断进行心理模拟和演练,才能做到当真的危机到来时从容应对,甚至抓住机会提前布局。
      文章是不断地写出来的,投资理念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投资习惯!低迷市场应该也是练习的好场所。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02:56
vianfox777 发表于 2018-11-1 10:01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34小时。
新充实计划:微积分复习2/17,专业课中微1/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03:57

昨天阅读6小时,累计阅读14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20:53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1-1 06:02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阅读1小时,总阅读677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23:07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72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24:48
昨天阅读2小时,总共阅读56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34:23
昨日读0.5小时     累计116.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38:21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91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0:52:04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50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1:22:50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1-1 06:02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天阅读2小时,总共31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1:37:44
2018-11-01

昨日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441小时                          

Read book "Strange Stones: Dispatches from East and West " by Peter Hessler

Full of unforgettable figures and an unrelenting spirit of adventure, Strange Stones is a far-ranging, thought-provoking collection of Peter Hessler’s best reportage—a dazzling display of the powerful storytelling, shrewd cultural insight, and warm sense of humor that are the trademarks of his work. The stories in this book were written between 2000 (when the author was 30) and 2012. Many are from China, where he lived for over a decade, but also a few from the U.S., Japan and Nepal.

The first story opens in a small village in southern China. A waitress is asking if he wants a big rat or a small rat. Virtually everyone in the village is named Zhong. Hessler selects a small rat. Other options include turtledove, fox, cat, python, and other local animals. One does not eat cat simply to eat cat - you eat cat because they have spirit and thus you will improve your spirits. Eating a snake makes you stronger, deep penis to improve virility. Eating rats supposedly keeps you from going bald; eat rats regularly and white hair will turn black. One of the two rat restaurants cost $42,000, and the other $54,000; they opened within six days of each other. A third will open soon, costing $72,000 and having air-conditioning, and a fourth is in the planning stages. They're all located within a half-hour of much larger Guangzhou, population 8+ million.

The rats are from the mountains - they're clean - mostly eating fruit, not like city rats. The government checks the rats to see if they have diseases. Farmers on mopeds, bicycles, and on foot bring in rats trapped on their farms. A pound of rat costs nearly double that of a pound of beef. The meat is lean and white.

Hessler is quite a venturesome writer - he's not only game for trying rat as a meal, he also ignores the regulation requiring registering with the government before traveling. (Too much trouble, and then I'd have to take all the officials out to lunch.') The restaurant owner suspects Hessler is really there to write about human rights, and doesn't want his name used - even though it's the same as everyone else's.

Hessler then goes next door to a competing rat restaurant. They're disappointed he doesn't bring a TV crew with him. This time he chooses a big rat, and is taken out back to choose his rat. Fifteen minutes later, it arrives at his table.

Hessler's normal Chinese abode is in a three-story apartment off a tiny alley without a name in a section of old Beijing. His alley is visible on the first detailed map of Beijing - completed in 1750. A local archaeologist believes the street may date back to the 14th century. The apartment is surrounded by single-story homes behind walls of gray brick. Dozens of households might share a single entrance, and though the old residences have running water, few have private bathrooms. Much is communal - even in winter residents sit outside chatting. Street vendors on three-wheel carts pedal through regularly - the group of houses is too small for a supermarket. The beer woman is the loudest. There's also a rice man, a vinegar dealer, a toilet-paper vendor, a knife-sharpener, et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1:40:15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240小时
继续软件的编写,在涉及到使用GitHub上的一个项目资源,这个项目是从另外一个资源Port过来的,有些API没有支持,
上去和项目负责人沟通了一下,不错!马上就Fork另外一个版本,只是过了几天,我才意识到这个情况。下载了对应的
Release, 可以试一试能否可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1:43:34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66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1:54:20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1-1 06:02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44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2:22:09
昨日阅读:
1、书名:《管理:使命、责任、实务》24%;
2、讲了什么:德鲁克管理思想综合整理,系统介绍了管理学科。首先讲述了管理学的起源及历史演进,管理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的热潮之后,已经进入了重视绩效的时代,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管理学也需要应对新的挑战。每个组织都有三个独立的任务,管理就是完成这三个任务:组织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生产力和使员工有所成就、组织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此外还有时间维度,即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平衡,以及经营与创新的平衡。
3、思考感想:在本书中基本能找到德鲁克重要书籍的观点和表述。
4、阅读时间:6小时;
5、累计阅读时间:47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2:42:29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阅读338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2:54:47
昨日阅读时间3小时,总阅读时间6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 12:58:17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总阅读时间3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