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中午午休的时间,我走在路上,听到两个上班族在对话。
其中的一个说:”赵姐那个人挺不错的,人和爽快,也很大方的!“
另一个也连连称是,说赵姐这个人平时去便利店的时候还会帮她付下饮料钱。
在勾心斗角的职场,两个人能在背后一起真心的称赞另一个人,这样的场面真不多见。
这也使我想起了一个周立波讲的,关于买单的段子。
他讲述的大概内容就是在饭局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各方人士为了逃避买单,开始使用各种方法。
其中,里面有装醉的不省人事的,有跑去上厕所的,系鞋带的,还有跟别人抢着付款却始终掏不出来钱的。
他讲完这个段子的时候,底下的人哈哈大笑,但其实,这是个很写实的场景。
不少人喜欢去各种饭局,但是,又十分吝惜掏钱,所以,就有了他段子里让人捧腹大笑的场景。
从以上两个事情中我们不难发现,大方与否是我们对一个人评价的重要指标,而饭局则是不少人喜欢的社交场合。
但是最奇怪的一点是,很多喜欢去饭局上进行社交的人在买单的时候却能躲则躲,一点都不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其中如此矛盾,但一定有其道理。
原因其实也不难猜到,他们想的一定是:”反正饭局上那么多人,不想买单的人有那么多,谁会盯着我,我可不想做冤大头,白蹭一场饭局最好。“
但事实上呢,这世界上还真的没有不透风的墙。
曾经,我刚工作那年,初到公司,就有一个男同事组织大家去吃饭,在他的极力邀请下,很多男同事都去了,还去了一名女同事。
但是也没说好这个饭局到底是怎么付钱,是AA制,还是谁请客。
那位女同事回来说,喝到最后,不少男同事都开始装醉,组织者也不说话,只有她和一位男同事是清醒的,然后男同事把钱付掉了,还坚决不要女同事的那份钱。
这件事被传出来以后,那些装醉的男同事们在别的同事们心中的形象,都大打折扣。
大家都对那个主动付过了钱的小伙子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小伙子既有担当又大方,又没令这场饭局变的难堪,成为一场闹剧。
这个小伙子最后也果然不负众望,最后成为经理的得力助手。
那些不去主动买单的人,无非是无所顾忌,因为饭局中没有那些高于他们的”大人物“,所以,他们也就不怕自己没了形象。
但是,这样的饭局,既尴尬,又没有真正的社交意义,去了能干嘛呢?
无非是失败者们的一场和酒的狂欢。
我不是在反对大家去饭局,也不是说饭局没用。
毕竟在传统上来看,饭局,虽然陋习不少,但是也的确是增进人们之间关系的合适场合。
但是,既然要去社交,就要会社交,并且要做有效的社交。
饭局是个很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创造好机会的地方。
和自己的朋友去吃饭,只要对方是拿你当真心朋友的人,你买了单,让对方觉得你也在重视他,你很可能收获了一辈子的铁哥们。
和有经验的前辈去吃饭,前辈给你讲了许多,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把单买了,对方觉得,这是这个小伙子对我的尊重。
和靠谱的人合作,你主动买单,体现的是你的诚意。即使你们最后没合作成功,但是对方也绝对认为你这个人不错。
能懂得这些,你就能抓住很多机会,甚至多了很多被提携的机会。
但是,无效的社交千万不要去做。
那些挖空心思,占你便宜的朋友的饭局,坚决不去;
老油条拉你去饭局一起吹牛,坚决拒绝;
和不靠谱的人,不要谈什么合作,更不要谈什么饭局和买单。
会买单, 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风度、气度,买正确的单,买的绝对不仅仅是一餐饭而已。
希望大家都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