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774 24
2006-01-30
<P>拿2005年来说吧,CPI同比增长1.8%,而银行利率活期为0.72%,三个月定期为1.71%,实际利率为负。其它定期稍高。</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30 19:43:00

第一,我国的居民对于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预防未来的支出。

第二,我国目前的CPI指数仍然是以二十几年前的消费品种类为标准,不能准确地测量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0 20:06:00

因为人们比较保守,经济活跃力有限,找不到其他的高回报率的投资。 只能通过储存来抵消一部分的通货膨胀率。

楼上2中,为什么国家CIP指数的计算标准参考的消费品不随着发展而改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0 20:22:00
以下是引用Francium在2006-1-30 20:06:00的发言:

因为人们比较保守,经济活跃力有限,找不到其他的高回报率的投资。 只能通过储存来抵消一部分的通货膨胀率。

楼上2中,为什么国家CIP指数的计算标准参考的消费品不随着发展而改变呢?

这是国家统计局的问题,局外人无法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0 21:33:00
我以为2楼所说,我国居民预期不乐观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一是养老问题,二是疾病的治疗费用,三是现实中的孩子的教育费用、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有了这些顾虑,谁敢放心花钱,储蓄点吧,谁知道什么时候要花钱的时候拿不出来。至于用于其它投资,股市阴影未散,谁敢投进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31 03:03:00

缺乏储蓄替代品,个人觉得这是个原因

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某些程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