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第一,我国的居民对于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以及预防未来的支出。
第二,我国目前的CPI指数仍然是以二十几年前的消费品种类为标准,不能准确地测量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因为人们比较保守,经济活跃力有限,找不到其他的高回报率的投资。 只能通过储存来抵消一部分的通货膨胀率。
楼上2中,为什么国家CIP指数的计算标准参考的消费品不随着发展而改变呢?
缺乏储蓄替代品,个人觉得这是个原因
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某些程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有关
储蓄的人主要是中等收入群体。收入高的可以想办法去投资,有点风险也不用过分担心。收入低的不足以满足自己当前消费,不可能储蓄。
中等收入人群主要又以工薪阶层为主,我们的劳动保障体系不健全,劳动就业不稳定,带来收入的不稳定是一个问题,同时孩子上学,也是个大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4:31:51编辑过]
如果单纯将之归结为我们国家的人有储蓄美德和偏好,习惯问题,可能是有点武断.
但设想一个国家如果发生了恶心通胀或政局动荡,把钱存入银行是否还能起到养老和保障的作用?
即使没有利息 普通老百姓还是会储蓄!
这个是现实!
假设你今天收入1000,明天收入为0,就算利息为负,你今天也会为明天储蓄。这是平滑消费的需要。
最早的对于此进行详细分析的好像是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我国现阶段还处于低收入水平。
benjamin_h 发表于 2006-1-31 03:03 缺乏储蓄替代品,个人觉得这是个原因 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某些程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