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24 0
2010-01-05
经济观察报/银监会支持调控 手法细腻


【经济日报╱本报讯】

2010.01.05 02:51 am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大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是监管者中的监管者:严肃、有教养,能够迅速扑灭异议。
金融危机下,刘明康一直致力构建中国特色的银行业监管架构,货币政策不变,做好信贷的风险防范。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当大批市场参与者都向同一方向行动时,往往会导致非理性繁荣和从众心理。
这正是监管机构必须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监管机构置身事外是一种严重错误。
一家大型商业银行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项目的负责人表示,最近频频收到银监会发来的文件。从去年12月起,大陆银监会、证监会一些部门的相关人士和各家上市银行董秘的聚会中,就纷纷讨论如何补充上市银行的资本适足率,并且发文各机构。
银监会希望银行提高资本适足率,并就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募资用于补充核心资本征询各位董秘的意见;但证监会不希望如此,期望各家商业银行透过其它方式补充资本额,以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
「资本适足率今年甚至有可能纳入宏观监管的体系当中,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针。」知情人士透露。
银监会收紧对信贷机构的控制还蔓延到信托领域。去年1218日,银监会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未来银行信托合作中,理财产品不得投资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监管层最担心今年信贷会再次超预期增长。今年在投资不减少,拉动的信贷需求不会比去年少,这种情况下,今年如果不进行政策控制,信贷增量将大大超出预期。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测算,为保证现有项目继续进行,2010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应在人民币5.2兆元左右。根据历史经验,与此对应的新增信贷估计会在7.4兆至8.6兆元间。
监管层另外担心,去年快速发出去的大量信贷很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理论上讲,信贷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一定会导致不良贷款随之增加。这种效应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逐步显现。
截至去年9月末,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人民币5,045.1亿元,不良贷款率1.66%,比去年初下降0.76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坏帐覆盖率达到144.1%
赵庆明说,尽管如此,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如果实体经济再次下滑,资产价格出现巨幅波动或者产业结构调整硬着陆,都可能引起大规模坏帐。这都需要商业银行和其监管者提前准备。
据了解,到今年,资本适足率、坏帐覆盖率和授信集中度三个指针将成为银监会量化监管商业银行的最重要的利器。
建设银行的人士说,按照银监会的要求,今年在贷款投向上,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要求,未按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律不得授信,授信了不得发放贷款。
今年银监会及下属机构也会加大对商业银行现场检查、调研的力度,更加频繁地进行压力测试,密切关注包括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信贷及产能过剩等行业信贷风险。
太平洋证券宏观分析师周明剑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监会强势推出的规范性政策已被市场理解成为新的宏观调控工具,银监会走上了宏观调控的前台。」
大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表示,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理表态也是给货币政策定调。存款准备率和利率政策相对财政政策更加温和,但现在全世界都盯着我们,如果你的政策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会引起国内的恐慌,还有可能引起其它国家的非议。」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银监会的一系列对信贷的调控手段就走上了前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8月,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有意将商业银行持有其它银行的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全数扣除。此后,关于大型银行资本适足率上调至13%的传言不径而走。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宏观研究员说,一方面银监会的急风骤雨政策看似很吓人,商业银行的人也都会认真执行,这给市场明确的预期。但另方面,这些政策实际影响不确定,因为时间并不确定。
周明剑表示,这可能正是银监会这些政策的微妙之处。
政策更灵活,可以微调,既有效扭转公众的预期,又不马上给具体效果。这种见诸于微观机构监管的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显示了很好的效果。
2010/01/05 经济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