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1-7 09:49:52
接触未知就能得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09:49:58
分析推理,更重要是会类比中学习嘢~你不肯能看过一切景象~也不可能经历过一切事物,所以碰到的陌生问题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析推理加上类比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真理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09:50:57
仔细阅读了大家的帖子
学习了很多

人对于他的精神活动的反思,就自动地丰富、提高了他的精神境界。“自动地“的意思是说,哲学和精神之间,没有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的问题。不是以哲学为手段,达到提高、丰富精神境界的目的。在哲学的反思之中,人的精神境界同时就丰富、提高了,反思既然是”思“,不管说出来或不说出来,就在那里运用理论思维了。理论思维同时就发展、锻炼了。这些都是一回事。

哲学可以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就是可以给人一种精神境界,人可以在其中”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他的生活可以是按部就班的和平,也可以是枪林弹雨的战斗。无论是在和风细雨之下,或是在惊涛骇浪之中。这个”地“就是人的精神境界。说是哲学给的,实际上是人自己寻找的,自己创造的。只有自己创造的,才是自己能够享受的。中国哲学说:哲学是供人受用的,享受的。学哲学如果得不到一种受用和享受,任何千言万语,也只是空话,也只是白话。

总起来说,哲学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它的方法是理论思维。它的作用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丰富、发展人的精神境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03:17
精辟!!学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12:35
学习模仿、创新!然后学习别人、模仿再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13:48
所谓预言家,并不是那种能够看清未来的人,而是能够阅读当代各种信号和特征的人。
--少有人走的路,序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18:54
没法得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5375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32:41
第一次就能独立把从未做过的事做对的人其实很少,大多数还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最后获得成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34:25
难道是第六感~~~说不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42:18
外部环境产生形成个体性思维 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
个人在这里想说的是 直觉这一感官可以对未知产生一种提醒
也可以说是一种敏感
  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里曾经解释和详细介绍人在处于非理性思维运作的情况下的非常态行为
  对于梦的记忆可以加强直觉 直觉在佛法中可以说是冥想
  冥想的状态是否是与自身当下所处的环境相脱离?
   直觉的捕捉 是对未知的一种追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47:00
这是柏拉图的提问,你可以去看看他的对话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48:04
有的时候先知就是一种感觉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0:48:05
想象也是取得知识的一种途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27243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1:00:29
这就好像你在经济论坛上发这个和经济没关系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1:31:31
我觉得这种能力属于类比,归纳,演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1:45:55
36# kuhasu
    如磨镜,垢尽则明先。一切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一切种智,无师智,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可证得。妄想者贪嗔痴也,执着者人法二执也。若去除了妄想执着,一切智,无上智皆现前。“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可以与知者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2:32:11
楼主问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几何
我们首先不是学习怎么证明一个理论
而是先学习大量的前人已经证明了定理
公理,或者约定俗成的事实
然后运用这些定理、公理以及约定俗成的事实来证明一个命题
而我们要证明的这个命题是以前我们从未遇到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能够证明它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那些以前我们学习过的理论为基础
并且用这些已知的东西来去证明那些未知的理论
这个过程就叫做推理
正像楼主所问的问题一样……
为什么我们先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但是我们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那是因为我们有先前的丰富的知识积累
当这种知识积累的越多的时候那么你做出的判断的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2:32:16
初三时我就自己想什么决定了思路 什么决定了逻辑 有没有一种大脑可以追寻的解题模式或大脑意识感觉之类的东西让所有的题目在这种感觉下都可以解出来。。。结果我一做题就这么想 根本不去思考题目  再后来我发现这样不行 可是似乎有了强迫症 总是这么想 再后来我学习看书也在这种模式下进行 就是弄出了那种 题目能做对但回头再看就不会了  再后来整个人就整天陷于这种状态下  不能自拔  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再后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2:36:25
这个问题好像没有什么答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还有就是现在有好多问题都是无法解释的,等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一些问题也就慢慢解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2:42:26
中国由一个“触类旁通”,其实很多知识学问,很多事情,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无法洞察的到。
  我们要想做到触类旁通,第一就是要积累足够多的知识和敬仰,这个足够视个人情况而定。一个人不可能凭空就创新,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加上突然的灵感而得出新的创意。
  所谓的得知未知,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请楼主见谅!)。我记得看《成果管理》时,德鲁克曾说过关于预知未来的事情,他讲到未知是不可预知的。但未来可以判定的:根据现在事情的发展,去推断未来的走势,这是已经变为现实的未知;另外一种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未知。因为我知识积累不够,可能理解有偏颇之处,所以请楼主和各位同仁指正。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看不到的未知,而忽略现实;我们应该把握好现实,毕竟现实决定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05:09
maliuzhu 发表于 2010-1-7 02:26
有因便会有果
因果关系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基础判断分析原则。
即大量经验的浓缩结果,有时候利用基本准则也会出现非经验和经历习得的感知假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07:11
zephyryujia 发表于 2010-1-7 05:49
本能~~~~~~~~
本能实际上是很复杂的概念,包括遗传,经验积累,习惯性,择优选择等等等等
这里偏重于哪方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09:03
eros_zz 发表于 2010-1-7 06:44
68# kuhasu

我想是她以前就看到过这条消息 只不过现在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她就去把文章给搜索到了   呵呵
那没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13:40
eros_zz 发表于 2010-1-7 06:47
kuhasu 发表于 2010-1-6 23:50
eros_zz 发表于 2010-1-6 23:33
呵呵   我来完善总结下我的回答1,首先是人自身结构决定一部分,物质决定意识  2,其次是人本身有

很多东西并不晓得是好是坏,怎么做才是正确,只不过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不断地试错,“穷举”,最终走向正

确!这两点结合才有今天!
喜欢用感叹号的人通常对自己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

物质决定意识是自身生物机构特性还是自身器官感知特性来决定意识呢?
试错是一种方法,但是现实中有一部分并不是完全的试错,而是100个步骤只试1-2次错就可以判断之后的99-98个步骤。
而在试错中,往往先验假设更像是迭代的初始值的设定一样。
呵呵  这点都被你发现了   我一般还是比较认同自己的

我觉得还是自身生物机构特性决定的      你说到试错这个问题   我希望你能举例子来说明   这样也许更有说服力
比如说经济指标的预测,往往不是等全年运行一大半儿才会有较为准确的结果,而是开始没多长时间就能有较为准确的结果出来。
还有其他许多这方面的实例。
这里面可能大多数运用了先验概率/先验假设,但是应该还有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掌握的人比较少,但是却十分有效和高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15:02
meus 发表于 2010-1-7 07:32
我的观点是:
(1)人得知未知需要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每个人都是站在“先人”(经验)的肩膀上才能有所获有所成,手段是人类自己的经历和借助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其实现存的很多的伟大理论,包括牛顿的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借助于前人的理论,尔后加以总结和创新所得。
(2)那么从(1)来说,创新是什么,创新不是创造新的物质和理论,而是旧有理论或者要素的重新组合!所以,如何获得未知,未知其实并非未知,而是“已知要素”“未知组合”,所以人类推知未知的方式就是对现有要素的重新组合!
这就是我的观点:通过对现有知识要素的重新总结、组合进而创造未知!
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可能能够得到对未知的判断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15:52
yuxianlin 发表于 2010-1-7 08:08
宿命论很有可能
但是这个东西至今没有系统的理论或者总结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16:47
jeth 发表于 2010-1-7 09:27
我觉得机缘巧合和个人悟性对认识未知也很有帮助,比如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这个机缘巧合的偶然性,是纯粹的偶然性,还是必然的偶然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18:41
hlee141421 发表于 2010-1-7 09:33
事物是能够被人认识的,
许多事物是人还没认识到的,
∴ 人可以认识还未认识的事物
这个是符合逻辑的,这个逻辑也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即建立在对世界有限认识的基础上的,不牢靠的。
那么,如何通过经验习得和经历习得外的方法来认识未知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19:38
nanchinos 发表于 2010-1-7 09:49
接触未知就能得知了
这里指的接触之后得知的过程是如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7 13:20:45
jincooan 发表于 2010-1-7 09:49
分析推理,更重要是会类比中学习嘢~你不肯能看过一切景象~也不可能经历过一切事物,所以碰到的陌生问题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析推理加上类比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真理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类比和推理实际上也是基于经验作出的。
有非基于经验作出的推理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