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492 2
2018-11-20

1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有人说一些自嘲的丧气话,比如“别人赢在了起跑线上”、“再怎么努力,你的终点有可能就是别人的起点”等等。

这些话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家境出身这些没法改变的因素,对于我们个人发展的确有很大的影响。

但如果把这个想法作为自己不努力时的借口,那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那些“先天”因素的影响毕竟只是一部分,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一个关键,其实是“自制力”。

小编之前统计过很多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点,其中的一些内容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比如那些成功人士往往拥有长远的目光、坚定的毅力、明确的目标、强悍的执行力等等。

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特点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后盾来支撑,就是自制力。

没有人天生就是成功人士,他们往往也是经历过漫长的学习和磨砺后,才培养出长远的目光,制定出准确无误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事业的。

相信聪明的读者也明白,这里面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是最不起眼的那个学习过程。

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一步倒下了。

只有拥有强大自制力的人,才能逼迫着自己熬过最苦最累的那段时光,收获一个好的结果。

而在自制力面前,人与人是平等的,没有自制力的人,可以说是失去了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只能走走停停,挥霍时间,最后什么也做不好,变为一个庸人罢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苦恼:

明明正事还没做完,但就是忍不住低头玩一玩手机,刷一刷朋友圈,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买了很多书回来想要充实自己,但是一本都没看完,最后全部放在那里积灰;

总是想着这件事明天再做,下个星期再做,下个月再做,一件小事可以拖很久很久……

这都是自制力不够的表现。

2

那么该如何培养自制力,缩短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呢?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三个小贴士。


1.要事为先,一次专注于一件事


我们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意识到自己有一堆事情要做时,反而会产生抗拒、厌烦的心态,不愿意去做事情。

这时就要学会做“减法”了,先把最重要的事情挑出来,其他的放在脑后,然后告诉自己:现在去做这件事,把这件事情做好。

这就是要事为先。

然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做事的时候要专注,不要工作的时候想着看书,学英语的时候想着减肥,注意力分散会大大降低做事的效率,是得不偿失的。

小编有个朋友的妈妈就很喜欢一边看电视剧一边做饭,结果常常不是汤煮干了就是鱼煎糊了,然后错过的剧情又要倒回去重新看一遍。

不仅饭没做好,电视剧没看开心,时间也浪费了一大把,到头来两件事都没做好,更谈不上什么自制力了。

如果连专注都做不到,碰到长远的目标该怎么坚持下去呢。


2.设置“犯规”边界


学会给自己制定规则,是改掉惰性的一个关键做法。

而想要达到提高自制力的效果,这个规则的边界就必须非常清晰。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要改掉熬夜的坏习惯,那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每天十点半之前必须上床睡觉,而且不把手机带上床的规定。

假设违反了规定,那就属于“犯规”,哪怕是只晚十分钟,那也是犯规。

不要觉得这个办法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事实上,一旦你的内心有了“犯规”这个意识,大脑就会对此产生重视。

也就是,只要你坚持十点半之前睡觉这个规则,那么等到你再准备熬夜时,看到时间已经到了十点半,就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快要“犯规”了,这时70%的人都会选择放下手机睡觉。

一旦将这个过程坚持下去,那么自制力也就逐渐养成了。


3.做好饮食、睡眠和环境的保障


一个健康的精神面貌,是做好所有事情的最基本的前提。

困倦和饥饿都会消磨掉原本充沛的精力,让一个人提不起干劲,这是很正常的。

所以想要自律地完成一件事,培养自制力,我们首先就要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吃饭保持七分饱,十分饱会容易让人犯困;

保证睡眠充足,熬夜会让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

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区域打扫干净,整洁的环境能让人情绪稳定愉悦,做事效率也会更高。

当这些基础条件得到了保障,我们也就更容易做出自律的决策,成为一个自制力强的人。

《自控力》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一直以来都给小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句话是这么说的: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诚然,我们每个人命运的起点是不同,但人生价值如何并不仅仅是根据财富的多少、身份的尊卑来决定的。

当你拥有了自制力,能够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随波逐流时,那么不管结局如何,你都不比别人差,因为你活出了自己的样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1-20 14:23:06
自制自律,乃是最高的美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20 17:16:2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