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1-22 06:31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div align=\"left\" >阅读1小时,总计689小时,第659日。<br>
</div><br>
<div align=\"left\" >阅读《英国史第一卷》至18%<br>
</div><br>
<div align=\"left\" >一切文明国家无不有好奇心,渴望了解自己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险历程。远古时代遗留的史乘总是充满了模糊、矛盾、无法确证,令人掩卷长叹、不胜遗憾。有闲暇的才智之士自然应该越过文字的丰碑已经得以树立和保存的时代,深入简策微茫、史料残缺的远古。野蛮民族的功业一向依赖记忆和口传的历史,即使有文字纪录残存,也不足以引起比较文明的各民族的兴趣。<br>
</div><br>
<div align=\"left\" >凯撒以其常胜军征服高卢全境时,第一次将他的目光投向不列颠。布立吞人在这个岛上始终保持他们简陋野蛮的独立。驱使凯撒前进的力量并不是财富或名望,而是将罗马军人带进一个当时仍然未知的新世界的雄心。他抓住高卢战争短暂的间歇期,入侵不列颠。<br>
</div><br>
<div align=\"left\" >阿格里可拉虽然战功炳勋,并没有忽略文治。他把法律和文明引入不列颠,引导土著羡慕文明人居息便利、习惯罗马的语言和风俗,给他们传授文艺和学术,无微不至,务必让他一手打造的锁链显得舒适便利、可人心意。土著曾经不顾众寡悬殊,抗击罗马,如今却渐渐习惯了自己的主人,越来越心甘情愿地为帝国效命,分享皇帝的雄风。<br>
</div><br>
<div align=\"left\" >公元448年,罗马军团永远辞别了不列颠岛。帝国君临西鄙凡四百年,天命尽于是。<br>
</div><br>
<div align=\"left\" >公元449或450年,撒克逊一千六百余人以三路舟师抵达萨尼特岛,而后迅速北上,前往边墙迎击北狄。苏格兰人、匹克特人不敌撒克逊盟军的勇武,鎩羽而去。不列颠人暗自庆幸自己的妙计成功,以为依赖善战的盟邦保护,可以长享太平太平之福。<br>
</div><br>
<div align=\"left\" >有些人却宁愿抛弃家园,到阿尔摩里克寻找避难所。阿尔摩里克慷慨地接纳了同文同俗的难民。由于不列颠移民众多,他们的族名就变成了地名,阿尔摩里克就是后来的布列塔尼。<br>
</div><br>
<div align=\"left\" >亨吉斯特创业垂统,不呰为日耳曼北部其他部落的野心火上浇油。各部落酋长前后相继,阑入不列颠争夺土地。这些蛮族大部分出自三个民族: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br>
</div><br>
<div align=\"left\" >三个民族在语言上和政制上大同小异,人们往往用同一个名字称呼他们。有时称为撒克逊人,有时称为盎格鲁人。这些蛮族气味相投,本来就容易联合,再加上利益害相通,自然会团结一致攻击土著。不列颠人的实力远不如他们,仍然不断抵抗,但越战越弱,经过几次暂时的缓解,终于退入康沃尔、威尔士偏鄙山地,依靠险要的地形保存自己。<br>
</div><br>
<div align=\"left\" >据说,罗马主教大格列高里有一次来到奴隶市场,看到罗马商人从不列颠贩卖来的撒克逊儿童清秀可爱。格列高里问他们是什么人,答案是盎格鲁人。主教就说:“盎格鲁人,叫安琪儿岂不是更好?<br>
</div><br>
<div align=\"left\" >格列高里选择了罗马修道士奥古斯丁和四十名传教士,前往不列颠传布福音。这个使团被深入蛮荒、破旧立新的危险事业吓倒了,加以语言不通,滞留于法兰西,派奥古斯丁回罗马面陈旅途艰险、事务棘手,恳请大格列高里收回成命。但格列高里不为所动,诫谕他们忠于自己的使命。如果语言不通,可以就近在法兰克人中聘请翻译,有许多法兰克人与撒克逊人语言<br>
</div><br>
<div align=\"left\" >修文德以来远人,罗马人之心,乐莫大于是。这时的罗马人陶醉于和平的征服,比起他们的祖先珍视武功、凯旋,毫不逊色。大格列高里致书于埃塞尔伯特,告诫他末日将临、天国在望,鼓励他热心劝化肯特王国的臣民皈依正教,与偶像崇拜一刀两断。<br>
</div><br>
<div align=\"left\" >撒克逊七国不知礼法,君位的继承本来就缺乏成例,即使有,也不一定得到遵守。在位的君主对待王国的宗室,就象看待敌人,不能彻底消灭他们,就不会有片刻的安宁。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当时舆论推崇出家修道,即使夫妇之间也把断绝人欲视为最高的美德,这时除威塞克斯外,七国宗室已经凋零殆尽。过去,阴谋篡夺王位的人不出宗室。现在,七国贵族人人都有逐鹿之心、猜疑之意、叛逆之谋。七国宗子幸存的,只有埃格伯特一人。他身为入据不列颠的诸王及其神祖沃顿的唯一苗裔,有充分资格继承各邦的王权。但他刚刚即位时,仍然没有侵扰撒克逊各邦,仅仅征讨康沃尔的不列颠人,取得几次胜利。<br>
</div><br>
<div align=\"left\" >倘若鄙恶的迷信果真可以保证普世的和平和安宁,或许还能稍微补偿其谬误和危害。但是,人类的本性就已经嗜权和贪财,再加上神学细节上的争执,变本加厉,尤其有致命的后果,因为神学上的是非没有任何尘世的权威可以裁决。英国陷入各种神学论战的漩涡中,这些论争的荒谬无稽实在无愧于这个蒙昧和野蛮的时代。<br>
</div><br>
<div align=\"left\" >撒克逊七国的统一,虽然为时未久,根基似乎已经相当坚实。各省臣民不再叛变,也很少有复国独立的愿望。七国语言相近,习俗和法律、民政和教会机构也基本相同。各国宗室既然已经凋零殆尽,全体臣民共戴一君,也就成了势之所必,无需踟蹰。何况新君埃格伯特才德出众、神武鹰扬、出身高贵。随着君统归一,未来治平可期、盛运足羡。统一后的王国有充分的力量威加四邻,远胜于把内地暴露于侵凌和毁灭之下。可惜好景不长、美梦成空,丹麦海盗很快就出现了,给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了几百年的动荡,使他们面临野蛮的凌虐,最后将他们夷为臣虏。<br>
</div><br>
<div align=\"left\" >丹麦人主力化剑为犁、屯垦戍边。各部偏师散居墨西亚各地,分屯德比、莱斯特、斯坦福、林肯、诺丁汉五城,时人称为五部或五堡。<br>
</div><br>
<div align=\"left\" >国王乞灵于严格规范的法政。他把英格兰划分成各郡,各郡划分成各乡(百户邑),各乡划分成各里(十户)。每个家长都必须为他的家人、奴仆、甚至宾客的行为负责,只要他们在自己家里住过三天以上。十户联保,称为一里、一保或一邻,彼此负责,由里长或保长监督。没有编入各里的人视为亡命之徒,受到惩罚。没有里长的许可或证明,任何人都不得改变原来的住所。<br>
</div><br>
<div align=\"left\" >威廉当时是接管了一种利益,一种人们可以对其合法地主张权利权利的东西;不过他明确表示承认先前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种法律。这些法律来自更早的征服者,这些征服者不是寻求控制现实社会的统治者,而是那种谋求土地和生计的人们。<br>
</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