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111 2
2018-11-22

第1分章 为什么建设新体系?

【83:4.12.4.1】

第2节 现有经济模式不是最优经济

【83:4.12.4.1.2】

2.1 有破有立,才有意义

在本章分析现行经济模式的问题,并不是对现有经济模式盲目指责。

只能破而不能立,只能随意地进行诋毁性的指责,就没有道理,就缺乏合理性。

如果有破又有立,而且所立高于所破,这时再指出问题,就是合理的、必要的,就是有意义的、建设性的。

作者是在得出问题的答案、提出解决的方案之后,才系统地论证分析现有经济模式的各种问题和缺陷。

因此,既有发言权,又特别有意义。


2.2 现有的经济是最优经济吗?

2.2.1 每个人就业都需要配套建设一个办公场所吗?

最初研究就业时,提出过并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是不是需要给每一个人都配套建设一个“办公地点”,才能就业?

思考这样的问题对未来如何全面解决就业这个问题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2.2.2 多重建设导致资源严重紧张和浪费

除了民用建筑,人类还建设了大量工厂、写字楼、办公楼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很多资源未直接用在民生上,还造成土地、空间、资源极其紧张。

多重建设,重复建设,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


2.2.3 繁华背后,还不够完善

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取得巨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下一步去解决。

表面的繁华之后,有时是难言之痛。繁荣的背后,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在沈阳中街之后,天津金街之后,甚至北京的繁华街道背后,还有不少肮脏的小巷,前后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2.2.4 经济中的不合理和非优化

走在街头,看着一幢幢摩天大厦和办公大楼,有时在想,建设这些全部是必要的吗?

有时在想,这些大厦和高楼实际对应着的是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令人感叹的巨大建筑是用巨额的货币铺起来的。有多少高楼建成伫立,增加了多少GDP,相应就有一定数量的对应货币发行。

有时在傍晚看着那些伫立在夜光中灯火通明的巨大建筑群,内心中会有一种震撼,和恐惧。

走在街头,有时会想,为什么街头几乎所有的底层都成了商铺店面?可是你经常会看到,整整一条街的商铺却没有几个顾客,只有老板或店员守在店里。

夜里十点以后,很多商铺依然营业。多少人为了谋生,从清晨营业到深夜,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

一些人这样工作可能是出于对财富的追逐,有一些可能是出于服务需要,另外的一些无疑是出于被迫,因为生活所迫。不延长营业时间,他们就无法取得足够的生活收入。

世界上的很多人,被迫从早到很晚地工作,甚至已经习惯这样。这不是现代健康的生活,不是现代的幸福生活。人类和人类社会不该这样。人类社会需要改变那些为生活所迫的人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幸福感受。

在街上,常看到大街小巷中一家一家的小饭店,其中不少是不卫生的、简陋的环境。似乎这些店主和客人都忘记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什么叫优质的服务和有品质的生活。

在大型菜市场,常常看到一排排卖鲜菜、卖肉食的人们,有时在想,这个菜市场有二十多个人同时在卖鲜肉,实际上,按实际客流量和顾客需求,只需安排三到五个人在这里接待顾客,就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其他的人都可以去轮流休息了。然而,我们现行的经济体系却要二十几个人在这里竞争。(——这是作者2010年夏天在北京东郊市场的真实感触。)

这时心中会想,这就是竞争吗?这就是所谓的竞争出效率?这应该不是有效率的竞争,而是最低效的竞争。

这时心中会问,这样的经济是自然的吗?是合理的吗?是最优的吗?


后来的观点与这些前期的思考一脉相承。2012年8月25日晚,在回北京的火车上,就合理就业与最优经济的问题,写下这样的感想:“各自开店、创业、守摊,消耗了很多人的很多精力、体力,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费(和资源浪费)。”


2.2.5 大量冗余企业、过剩生产能力与非最优竞争

在今天这个世界,本身建设两个工厂就可以满足某个群体对某一产品的全部需求,可是,我们却建设了二十个同样的企业。多数企业都是勉强活,只有居领先优势的两三家红火一点。大量生产能力过剩,浪费巨额投资,也浪费很多资源。一些人(包括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却美其名曰这是合理竞争,然后还论证说这种状态是最优的。

如果这就是最优,那真是见鬼了。

   

【在2014年的报道中,有一个相关的数据:“我们整个工业制造业产能的利用率是78%,20%多的产能没有被利用,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和船舶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1%-75%。”(这个数据可能也不是很准确的,有可能只是指规模企业。因为见到过太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不景气时停产停工,回家休息。这时微观的产能利用率是0。)】


2.2.6 冗余的工厂、写字楼与短缺的养老院、医院

现在的社会中,重复建设了大量住房。一些人拥有多少套住宅。虽然不够合理,建设的住宅至少是人们生活需要的。

问题是,人们还不断建设了大量的写字楼和工厂。

在人类社会中,难道人人要有一套住宅系统,还要有一套办公系统、一套工厂生产体系吗?后两者中,有多少是不必要的,有多少是冗余的呢?

人类社会应该多建设的是养老院和医院,却存在严重不足。


2.2.7 繁荣,繁华,却不是最优

上面这些现象表面看上去很繁荣,实际可能隐含着不合理、不必要、非最优。

繁荣背后,可能存在很多冗余、浪费和无奈。


【在前一章中,已经说明“繁荣”和“活跃”不一定是好的。市场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往往意味着经济不够稳定。实际上,经济“平静”和“稳定”才是好的。平稳状态才是合理的状态。】


2.2.8 不合理、非最优的原因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模式本身存在问题,有内在缺陷,模式不够完善。


2.2.9 市场经济模式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贫富差距过大

富有的人群利用竞争优势从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多利益。富有人群不少人在正常消费之外的冗余资金不再消费,只用于投资。投资并不完全是生产性投资,很多时候的“投资”是为获利、升值而进行的投资。

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劣势的很多普通劳动者所获收入一般仅够维持基本生存和生活,存在预算紧约束,导致(贫穷的人)无力过多消费。

这导致市场经济呈现“富人经济”现象。经济由富有人群主导、主要为富有人群服务。

这样的市场经济,创造了很多“财富”,却耗费了、浪费了大量应该让人类长期可持续使用的资源。


【2】以通胀促消费

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内在存在需求不足,为了发展经济,促进消费,很多经济管理者不少时候需要通过缓慢通胀的方式,增发货币,以贬值为威胁,劫走百姓手中的钱,迫使百姓去尽快当期消费。

通过通胀方式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极限。当达到极限(点)时,可能会导致贫穷的人被洗空,失去正常消费能力。(比如房价达到高点时,普通百姓的资金均因买房而消耗。)贫穷的人收入不敷支出,只能通过借债维持基本生活。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来还债,贫穷的人只有债务,没有储蓄。

这种缓慢通胀、两极分化的状态,最后可能导致出现一定的社会动荡。


【3】依赖私人资本投资

鼓励并依赖私人资本投资,可能导致更大的贫困差距,经济更加不平衡。私人资本没有更多利益,绝不出手。既然出手,意味更多利益流向私人资本和富有的人群。

更多的冗余资本留到私人手中,私人资本将逐步掌控经济,会逐渐导致国家、ZF失去对经济的控制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1-22 11:42:00
宇尘2020777 发表于 2018-11-22 11:34
第1分章 为什么建设新体系?【83:4.12.4.1】 第2节 现有经济模式不是最优经济【83:4.12.4.1.2】 2.1 有破有 ...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4 13:49:14
认真拜读,持续收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