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上卷
第12篇未来经济模式
第6章未来经济模式的经济理论基础
(总第85章)
【85:4.12.6】
第9节 关于未来经济模式的第二个理论证明(4)
【85:4.12.6.0.9】
9.3.6 提高退休年龄之外的其它选择
在前面证明中的公式一和二中,可以看出,要想实现养老金收支平衡,并非仅一个提高退休年龄、提高n0的方式。现实中还可以通过提高统筹比例、降低替代率、完善制度纳入更多就业保障人员、税收财政资金补差额、纳入部分国企利润等多种方式实现养老金收支平衡。作者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种可能性不深入研讨,很多人只专心讨论延迟退休这一种可能方案。后来想,可能在现实中,其它方法都比较难做到吧。
9.3.7 现收现付制下的养老金个人账户
所谓个人账户的养老资金,在现收现付制下也基本等价并视同于税收,可以用于支付。
在当前的养老问题讨论中,不少人提出养老金“空账”问题,实际应不是问题。因为现收现付制下个人账户上的养老金就应该被支付出去,而不应躺在账户上无形地慢性贬值。所谓“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所谓养老资金投资保值,在一定程度上等于逆水行舟。大量在帐养老资金与市场经济潜在慢性贬值的大趋势对抗,输的面是大的,赢的面很小。一时会跑赢,最终总会在某时逃不脱贬值。尤其是在依靠不断增发货币弥补资金不足、促进消费、弥补消费不足的国家。在像德国那样严格货币发行纪律的国家,养老资金投资保值的赢面要大一些,但也不是百分百。
现在出现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关键不在于“做实”,因为从制度上看“做实”是不合理的。“空账”的关键,是以后无法接续。而无法延续,是由于目前的制度调整安排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短期内可通过其它方面调整(如调整退休年龄、养老统筹比例、部分人员不合理过高退休待遇)和督促检查保证企业让更多人员加入养老保障来解决所谓不可持续的“空账”问题。长期,是发展未来经济模式,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在当前经济模式下,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对养老金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统一保持适度的实有资金规模,以备万一。即现收现付制与一定规模的养老基金制相结合。
9.3.8 未来经济模式对“人口红利”的突破
未来的经济模式可以基本化解所谓的“人口红利”的影响。
未来经济模式是以更少的生产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高效率生产和最优化服务的方式来“保障”和“供养”更多的人。由于高效率的生产和服务,未来的体系中会有很多人员成为后备人员和冗余人员(概念参见“全民就业及其制度安排”一章)。这些后备和冗余人员从费用开支来源上看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现行经济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是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获取收入,供养的主要费用开支是来自于转移税收。这些人员也有些类似于此证明中的退休养老人员(区别在于事业单位人员需要提供服务、进行工作来获取收入),费用开支来自于转移性的支付。
未来经济模式下的高效率生产和服务,引致在一线的直接生产和服务人员数量和被“保障”和“供养”的人员数量之间的人员比例变化幅度非常大。人类社会因为生育率变化而出现的一些人口波动和增减与之相比,数值变化率较小,作用和效果也较小。甚至未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红利”的变化影响在一些状态下可以适度忽略。
就是说,在未来经济模式下,人口红利没有那么重要,影响减小许多。
9.3.9 着眼未来,延迟退休的方向是错误的
在目前经济模式下,由于竞争,各国向上加税的空间比较小,延长退休年龄似乎是必然选择。因为不延长退休年龄就不能减少退休金的费用支出,就无法保证财政和退休金的平衡、稳定、可持续。
但是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延长退休年龄是错误的。本节已证明,缩短退休年龄才是更合理的方向选择,是人类的未来方向。
在未来经济模式下,方向不是延长退休年龄,而是正相反。在未来经济模式下,缩短退休年龄是未来方向。即使在市场经济中,缩短工作时间、实现轮替就业也是未来的理想方向。
本节的证明实际正是未来市场经济的理想退休制度的证明。这种理想退休制度也对当前的现行市场经济模式正适用,提示了现行经济的未来合理发展方向。
作者认为,缩短退休年龄是真正符合人性与天理的未来方向和退休制度安排。全面认真研读本书的人自然会领悟其中的思路与思想,得出自己的清晰结论。
对延迟退休问题,最近几年争论探讨很火热。有的专业人士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不容置疑。有些基层民众虽然怀有情绪,心有抵触,却无依无据,无可奈何。
作者没有参与讨论。这是因为:人微言轻,会被归入个人利益受损而抵触反对的人群之列;仅谈延迟退休,而不系统地论述,也说不明白;仅理清延迟退休,而不是系统地解决,没有多少意义。
与此类似,作者2010年12月认识到并得出未来交通模式、未来的交通解决方案,当时正在北京,正赶上北京热烈探讨交通拥堵问题。也没有参与讨论。因为未来的交通方案需要彻底调整经济模式,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现行经济模式下没多大可能。只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变革之后,才有希望推行。
【补充:2016年底和2017年以来,处于初级阶段的共享单车(及共享汽车)发展迅速,一些企业信心满满、快速扩张,通过过度投放的广告效应来吸引眼球、扩大影响,来进行竞争、排挤对手、跑马圈地,冀望形成最终优势,却可能不清楚该模式进一步发展的终极形态,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螳螂在扑蝉,黄雀已在后。】
9.3.10 立足现实,有必要规范退休养老制度
(各国)ZF因为担心对民众养老的费用支出无法承受,所以想直接通过延迟退休这种方式来回避过多负担。实际上,需要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困难,还与养老制度不完善、养老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养老金挤占挪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应该从各方面完善相应制度,争取为系统地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其中,规范退休是现阶段有必要着手完善的工作之一。
按目前养老金征收个人和统筹部分共计28%来核算,参考前面表中第7行,按差异率10%、替代率80%、平均初始参加工作时间22岁、平均寿命76岁计算,全社会平均退休年龄应为56.52岁。
就是说,在当前模式下,在我国目前的条件和养老制度下,全社会平均退休年龄无论如何都应该在55-60岁之间。
但是在目前,我国的退休安排不统一,比较乱。现行规定女工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一些企业的人员四十多岁就安排退休了。一些地方安排内退,一些干部提前退。
部分人提前退休,拉低了实际平均退休年龄,导致与潜在合理的退休年龄不相符。这也是导致养老金不足、收支不平衡的一个因素。
(中国有些地区养老金收支不平衡有多种原因:人口结构变化如老龄化、年轻人工作迁徙到省外去贡献养老金、经济相对滑坡或萎缩、税收相对下滑。这些问题在未来经济模式下都可以得到解决。未来经济模式拥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现有的退休安排需要适度规范。
9.3.11 与此证明相似的北欧国家福利制度
北欧国家实行高工资、高税收、高保障的福利制度。高税收、高福利制度与本节的证明结论很相似。随着税收比例增高,国民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和利益。北欧国家展示的优越福利制度,从现实的层面为本节证明及其合理性提供了佐证。
但是要看到,在现实中这种模式受到许多制约和限制。由于世界经济的自由竞争,企业争相压低成本,让这种发展模式在世界市场难以取得竞争优势,所以较少被采用。只有像北欧国家这样具有优势的中小规模国家才能采用。
最近一些年,由于外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北欧一些国家外贸优势减弱。因为本国内部税收高,生产成本高,使对外出口受到影响,对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降低。如果出口减少,进口不变甚至增加,则难以维持外贸收支平衡。
而出口减少,使国内生产和收入减少,就难以维持国内收支平衡。只能压缩成本,削减福利开支,应对经济放缓。
虽然北欧国家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也遇到困难,但是不应因此而忽视其福利制度的优越性与合理性。应该做的是寻找合适的方法让这种比较合理的制度更有生命力。
关于欧洲国家的相关制度,作者写了一篇比较详细的分析,作为附文附后,可参考。有助于深入认识本节的证明。
9.3.12 未来经济模式的基础性证明
本节的证明是一个具有中间过程性质的方向性证明。在此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导出新结论,得到最终的结果,取得真正的突破才是目标。
下一节的未来经济模式的最终理论证明就是在以上证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
(第四部分,完)
【2014年1月1日 9:29 第9节整理完成】
(此稿略有删减。有的名词和措辞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