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过了,最感谢的人是lg。考试信息和资料大部分都是他收集的,去外地考试旅行也都是他安排的,我在泄气和偷懒的时候都是他在后面鞭策我。遗憾的是他没有通过考试,但是我会站在他身后支持激励他。
也感谢人大论坛,我所有的复习资料都来源于人大,也发帖请教过数个问题,得到大家的热情帮助,万分感谢。
handbook vs notes
我handbook看了大概两遍,notes粗粗扫了一遍,不懂的地方就反复看。我个人是不会光看handbook和notes的,就如它们名称提示,我认为handbook是纲要,notes是参考资料。handbook不理解的地方,看一下notes就清楚多了,因为notes补充了handbook忽略掉的基础要点。我感觉notes有些部分是重复的,有点怀疑编者在某些地方是胡乱将其他复习资料中的要点拼凑起来的。
Quicksheet
很好,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虽然不能说和具体哪题有关,但是掌握它们信心都会增加呢。我在临考前一天打印出来在路上记忆。
练习题
网上下的真题基本没做,因为发现不同的版本答案不同,有的甚至没答案。在有限的准备时间里我倾向于参考比较确定的答案。
我做的题:
- handbook中和notes最后的真题我都认真做了,第一次做错的都加以标志,临考前再回头看。
- garp的两套模拟题
-金程百题临考前两天看完
做题方式:
碰到一筹莫展的题目我直接看答案,因为没有时间多加研究,而且很多时候我们花大力气思考后,发现方向根本是错误的,而错误的思考方式反倒会深印脑海。
考场现场
不professional,也不用我讲了。我个人就不懂的地方又举手问了监考人员。还有大家谈到答题卡的问题,我个人建议大家要对自己负责,仔细弄懂要求,不要急急忙忙就开始答题。
我第一道题怎么也做不出答案,大大影响了我的心情(强烈鄙视一下自己,其实handbook上有非常类似的题),下来碰到几道计算题都是一塌糊涂。心里很慌张,于是上午很多计算都是猜答案的,因为怕影响整体速度。考完人家都反映没做完,我至少是掐准时间把题都做完了。
下午我调整了策略,我将考卷按顺序大概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先做文字题,然后再做计算。跳过的题和不确定的题目序号写在试卷的第二页,做完一体划掉一题,保证自己不会漏做(采取这个策略的同学一定要注意答案一定要写在正确的位置)。下午感觉很好,多下来的时间用于检查不确定的题目。
我估计这次的计算题做得比较烂,但是我比较强的是阅读,也算平衡了一下。
我通过这次考试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不管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如何,我们终究是自己,考过了不等于就是真才实学,没过的也不等于一塌糊涂,关键是我们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