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02 1
2018-11-27

第11节  实现全民保障的三种主要方式

   

    1、实现全民保障的三种主要方式

    在第八、第九、第十节,提供了关于未来经济模式的三个理论证明。在第八节的第一个理论证明中,提出五种保障全体人民的方式,作者认为其中的第一、第三、第五种方式是实现全民保障的三种主要方式。

    第一个理论证明中的第一种方式,没有采用数学公式形式的证明,而是采用具体数学示例的方式进行了证明和说明。

    第一个理论证明中的第三种方式,作者另在第九节关于未来经济模式的第二个理论证明中进行了详细的证明和论述。

    第一个理论证明中的第五种方式,作者另在第十节关于未来经济模式的第三个理论证明中进行了详细的证明和论述。

    下面对上述三种全民保障的主要形式进行简单比较和说明:

    1)全民保障的第一种主要方式:拉高垄断资源价格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拉高各种基本资源的价格来保障全体人民。这种方式一般对要求基础性的自然资源进行垄断。否则,可能缺少足够的方向获取足够的保障资金。

    除了自然资源,这种方式还可以面向土地、房产、公路等领域。中国对国有土地进行垄断式开发经营,香港也类似。从某些视角,收房产税也是一种变相的形式。

    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之一,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中通过垄断拉高价格获取的资金往往不是用于全民保障,而是消耗在他处。

    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之二,要想实现全民的保障,需要大范围的垄断,这要想在现实中做到很难。要想实现全人类的保障,甚至会要求全世界范围的垄断,想做到这样难上加难。

    作者几年前考虑全人类保障的具体方案时,最初萌生的简单设想就是自然资源在全世界范围的国家垄断。这在理论上可行,在现实中却不可能做到。

    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应用非常简单易行,但因为危害、弊端和困难太多,只能抛弃,不能作为全民保障的最终选择方案。

    2)全民保障的第二种主要方式:高税收的方式

    这种方式对所有或主要的产品和服务征收高税收,来保障全体人民。这种方式在理论上既可保证所有人能提前退休,又能实现全民的保障。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主要因为自由竞争,很难做到在大范围内实行高税收。这也就意味着难以在大国实现全民保障。使这种方式受到局限。


    【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

    需要说明,这种方式实质是理想的市场经济模式。第九节关于未来经济模式的第二个理论证明,实际是对市场经济理想模式的证明。

    这种方式,不仅对现行的经济模式适用,而且对未来的全民经济模式的体系外经济适用,是这二者的终极发展方向。

    有人会认为,既然未来经济模式下在新体系已经实现全民就业和全民保障,那么未来体系外的市场经济就应该税率尽可能低,争取实现最低税率,甚至零税率。

    未来是不应该这样的。因为体系外的市场经济也必须承担国家和社会责任,也必须缴纳税收。体系外经济也需要通过合理比例的统筹方式缴纳退休保障资金。体系外经济需要给留在体系外的所有人提供就业和保障,包括养老、医疗、教育、救助和失业保障等。体系外经济还需要给那些在体系内就业、有时为体系外工作的人员提供相应的额外保障。而且,体系内主要解决全民就业和全民保障,在现行经济中国家和ZF的一些财政资金来源还需要由体系外市场经济来分担。所以,所谓最低税率和零税率是不可行,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高税收方式是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关于未来经济模式的第二个理论证明正是对市场经济理想模式的证明。】

    3)全民保障的第三种主要方式:未来经济模式

    未来经济模式,也可称为全民经济模式或全民保障模式。

    这种方式通过创立新的体系,以制度化措施来保证全民保障的实现。这种方式规避了现有经济的弊端和冲击,实行起来就相对比较容易,因而具有现实性。

    这种方式可以看成是高税收方式的一种极限状态。即关于未来经济模式的第三个理论证明所证明的模式可以看成是第二个理论证明所描述的一种极限形式。相当于第二个理论证明中的统筹比例达到最大值、达到极限时的状态,就是第三个理论证明中一切利益属于全民的状态。


    全民保障三种主要形式的比较结论:对三种全民保障的主要形式进行优劣比较分析,结论是第二种优于第一种,第三种优于前两种。未来经济模式是实现全民就业和全民保障的最终选择方案。

  

    2、全民就业、全民保障的理论基础

    通过比较全面的证明、论证、分析、说明,最终得出实现全民就业和全民保障的最终选择方案。

    前面的分析和证明,尤其是第八、九、十节的三个理论证明,第三节关于剩余资本专注用于解决就业的分析,第六节关于轮替就业的思想,共同构成了未来经济模式与全民经济的最基本的经济理论基础。上述论证在理论上突破了现有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传统经济思想,从而为实现全民就业和全民保障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3、实现全民就业、全民保障还要涉及许多问题

    在未来经济模式下,要实现全民就业和全民保障,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1)选择哪一种就业方式?

    在第四节中分析了两种不同的实现就业方式。已指出未来经济模式将选择第二种方式,通过从企业获取税收,在企业外部安置其他非生产和服务人员就业。这样的方式更为合理。

    2)产值是否可持续扩大?

    未来经济模式成立的关键之一,在于产值能否持续扩大。产值可持续增加,既意味着生产能力提高,也意味着新体系供养的人口有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逐步改善生活。

    3)利润是否可持续增加?

    用于体系内供养人口的资金,来源于体系内企业上缴的税收。企业在原有的人数下,相应的成本较低时,有一定的利润,如果拿企业的利润来供养其他人员,这种方式是否可持续?企业的利润是否能随着其他就业人员的增加而持续增加?


    【新体系将主要采取以下的方式扩大产值、增加利润:

    (1)把征税来的部分用于扩大系统,不断增加就业人员。这样可保证新体系的总需求不断扩大。另外从制度上保证总需求与新体系的生产供应能力同步对应增加。当产值增加时,就增加人员。反之,产值减少,就减少人员,或者人均减少消费。

    (2)新体系将以供应为导向。未来经济将从现行市场经济中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转向未来全民经济模式下新体系以保障供应为目标。

    新体系将保障供应。通过改善供应、保障供给来满足需求,改善需求,扩大需求。这与西方经济学供应学派有的思路有一定相通之处。   

    未来新体系实际是根据产值、生产量、潜在生产能力和剩余生产能力,来确定可以增加多少人员就业。可增加多少产值,即有多大的供应能力,然后去考虑分配。】

    4)利益和利润分配问题

    在未来经济中,可以让一小部分利润归属企业和企业内个人,绝大部分利润通过各种税收形式归属新体系统一分配。

    归属企业支配的部分利润,可用于再投资,或者用于流动资金;归属企业内个人支配的部分利润,可用于涨工资和发奖金。这样既可以增加生产,又可以激励员工。

    为了避免企业间、个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可征收企业所得税,最核心是个人所得税,调控体系内的收入差距。

    5)涉及产品定价问题

    对于在企业外部安排其他人员就业的第二种就业方式,企业如果完全不考虑需要以税收来供养的企业外部就业的其他人员,企业产品只根据内部成本定价,而且随意降价,将可能导致企业总利润减少,甚至总产值减少,这将可能导致体系内的供养人员没有后续的收入来源。

    这就需要企业有合理的定价规则和合理的价格调整规则。

    新体系通过加成定价方式来保证同一行业的企业产品价格合理,保证行业有利润和系统的增长。各行业将按规定和测算的统一加成比例形成价格。这种方式有利于公平竞争。体系内的企业在遵循上述规则的同时可以优胜劣并,进行兼并。

    6)资金冗余和沉淀问题

    新体系也需要考虑个人和企业的沉淀资金,包括储蓄资金的沉淀。因为就业人员总是有部分收入是不消费的。不购物、不消费的部分收入沉淀下来,可能导致消费不足。这就需要考虑怎样补充消费力。

    7)冗余资金集中释放问题

    新体系也要考虑平常不消费的部分沉淀资金在某时的释放,或集中释放,或转移释放。这样的资金释放是否会导致某些行业供应紧张,某些行业产品过剩。

    这时,就需要对资金的投向做一些管理上和制度上的安排。

    同时,要看各行业是否按应有比例发展,是否存在瓶颈。有的行业供应不足,则需要增加投资。有的行业存在生产过剩,就需要停止继续投资,甚至需要压缩产能。

    这些在市场经济中头疼的问题,在未来经济中应能够解决。

    8)通胀与人员收入问题

    如果出现通货膨胀,是否可以相应提高所有人员工资?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那么全民就业和全民保障才可能真正实现。在本篇后面章节做的各种工作,就是回答、阐释和解决上述问题。

                          

                                    【2014.2.2  23:16  整理完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2-4 15:16:15
认真拜读,持续收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