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几年前那个被人们称之为“不靠谱”“闻所未闻”甚至“骗子”的阿里巴巴,到如今超4000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巨头,马云在不断的质疑声中完成了一个个曾经说过的“大话”,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2018年11月15-16日,正和岛商学院带领诸位企业家一起问道阿里,阿里9年陈、文化布道官、正和岛年度合作讲师王建和就阿里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以及建设方法进行了深度解读。
现场干货多多,金句满满,王建和老师的精彩分享解答了企业家们心中最深处的困惑。
以下为分享精编,文章未经本人审阅。
口 述:王建和 编 辑:夏昆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大家好,先介绍下自己,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9年多将近10年的时间,这10年来是从业务一线,也就是从上门跑业务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最初跑业务的时候客户是真的不了解我们,他们听到阿里巴巴时会说“四十大盗”“芝麻开门”“骗子”等等。记得有一次去天津谈客户,一个客户跟我说,阿里巴巴是不是烤羊肉串的?当初真的就是从这样的阶段一步步过来的。
所以今天和大家讲阿里的文化建设,我会把自己在阿里巴巴工作中的内心的变化、成长的历程和大家进行分享,便于大家在企业中有针对性的做到驱动员工、激活组织、赋能个体,也会让大家了解到阿里的组织之妙,人性之美。
关乎天下: 道、谋、断、人、阵、信
在阿里巴巴的组织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框架,是阿里第一任COO关明生提出的,他说一家企业的成功叫做关乎天下,简单来说就是道、谋、断、人、阵、信。因为在关明生看来,一家企业如果能做好三个方面,就可以打下自己的江山。
第一方面是道,道是一家企业所蕴含的文化和老板的初心、志向、愿景。现在都说企业是存在封顶的,其实企业的封顶就是老板,老板只有坚守自己的内心使命,才能寻找到企业的道之所在。
第二方面是谋和断,是企业的战略,战术。具体包含的其实就是一家企业所执行的策略与商务计划。
第三方面是人、阵、信,也就是企业的组织能力。阿里就是一家组织能力极其强悍的公司,在组织能力方面杨国安先生提出了“杨三角”框架,包括腾讯、滴滴还有京东,其实采用的都是“杨三角”框架。
“杨三角”框架是什么呢?它讲的就是员工意愿,员工愿不愿意;员工能力,员工会不会;员工治理,员工允不允许,这三方面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在讨论组织能力的问题。
“杨三角”中所强调的另一个公式就是企业的成功=战略×组织能力。但阿里不是这样,阿里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我们称之为“战略组织能力的幂次方”,就是把所乘的组织能力变成指数级别。
这几点就是在组织能力上关明生给阿里定下的核心框架,包括到今天为止阿里也是在这几个维度上进行深度拓展。
在阿里的组织框架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就是2016年马云在湖畔大学所讲的“湖畔三板斧”,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成功也确实与三板斧中所包含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板斧”中的上三板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板是组织、人才、KPI,中间的就是战略,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这与关明生提出的“道、谋、断、人、阵、信”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以阿里真的是自始至终都是在沿着这条主线在不断发展。
今天的阿里巴巴良将如云,弓马殷实
前段时间马云宣布了退休,他自己也写了篇公开信,我读完之后对其中的两句话真的是深有感触。第一句话,马云说阿里巴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变成了一家使命和愿景驱动的公司。阿里巴巴最终实现了以文化驱动公司的愿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句话,马云说今天的阿里巴巴良将如云,弓马殷实,我们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马云的那种骄傲。因为大家可以想想,一个老板在退休的时候,敢说自己的企业良将如云,弓马殷实得需要多大的底气。
当然,阿里也确实有这样的实力。现在阿里的高层队伍全部是70后在运作,80后也都成长起来了,60后的老人都相继退了,阿里很好的完成了第二代接班工作。从支付宝到淘宝、天猫,今天所有的一线业务全部掌握在70、 80后的手里,这就是马云真正有底气退休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从阿里巴巴离职的人,大家就会有更深的感触。下面这张图中的人都是从阿里巴巴离职的人,但他们现在都成为了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或者CXO。
马云10年前就说过,希望阿里巴巴这家公司能够培养出大量人才,今天,在中国500强的企业中有超过200家的CXO都是从阿里巴巴出来的。
而且从今天的态势来看真的是会有这种体会。滴滴打车的程维,美团的甘嘉伟、赶集网的陈国环、去哪儿网的张强,还有之前我们北方大区的老大王刚,现在也成为了满帮集团的董事长,这些人全部是从阿里走出来的。
他们现在聚在一起的力量,说是掌控着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了。但我想和大家说的是这些人有着同一个特点,他们都是从草根干起,从挨家挨户的拜访客户成长起来的。为什么呢?因为在中供铁军阿里巴巴总监以下的层面,很少有空降。
这种事在阿里巴巴很多很多,从前台小妹干到副总裁的童文红,从销售干到集团合伙人的方大炮(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钉钉企业服务部总经理方永新),这些人就是从一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阿里这家公司就是培养了如此多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也正在源源不断的从这里走出去。
阿里巴巴的“天、地、人”文化
接下来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公司的文化是从哪来的。现在有好多人都说公司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这句话,另外,如果公司文化是老板文化,那老板文化又该从哪来?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我个人对公司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的说法其实不是完全认同。因为大家要知道一家公司应该是以业务为起始点的,业务背后是什么?业务背后是客户,是客户价值。换句话说,一家公司的根应该是从客户价值出发的。
相信大家对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价值体系都有所了解,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客户第一。其实高度重视客户价值的企业不只有阿里,华为价值观第一条是以客户为中心,58同城价值观的第一条叫用户至上,很多大公司在价值观方面的第一条全部是关于客户的。
杰克·韦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一家公司的客户思维是这家公司伟大的特质。”这句话可能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客户思维是一家公司在迈向伟大过程中的必要潜质,但如果真要做起来,注定会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近十年,虽然会天天把客户第一挂在嘴边,但其实还是在被制度约束着做。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客户第一对我来说只是个理念,而我们现在要掌握的却是思维。
我们知道的所有道理都叫做理念,但理念是要转化为行动和实践的,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演化成思维和习惯。而在这两个转化中间,每个中间都像是隔着一个太平洋,有可能一辈子我们都走不过去。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在做一件事时,我们下意识思考开始的地方。什么叫客户思维?就是当我们在做一个项目或者事情的时候,我们下意识思考中想到的是客户第一。过程中衍生财富,这才是真正的客户思维。
今天我们在做项目时,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先想着客户价值再想着自己利益呢,所以就是这样简单的理念,其实真正做起来真的很难很难。而在阿里巴巴客户价值就是天,是阿里巴巴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再来看结果,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客户价值衍生的结果。因为实现了客户价值企业所得到的盈利和各方面的收入,这个叫做结果。让理想在现实的大地上开花结果,这个就叫做地。中间是什么呢?就是从客户价值衍生出来的使命愿景加上这个组织的循环,这个理念叫人。
所以我们今天可以说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但具体而言企业文化是老板在对客户理解之上而衍生的文化。我们还要记住使命和愿景才是我们能量的源泉,使命是利他的,要时刻思考能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
阿里巴巴文化的3个底层基因
回想在阿里工作的这么多年,其实也在思考阿里给到我的底层基因都有什么,我写了三个词,梦想、老师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