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阅读5小时,累积阅读70小时。
中国是世界上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的成功案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1998年中国ZF第一次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开始,我国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协调地区发展,再到2008年实施第二次扩大内需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都把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大举措,使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铁路里程从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8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时速超过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在建规模已经超过1万公里,到2012年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届时将居世界第一位;公路里程从127.80万公里增加到373.0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0.87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6.03万公里,均居世界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后);内河航道里程已达12.2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能源生产总量已从12.40亿吨标准煤增至26亿吨标准煤,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已从1.17万亿千瓦小时,增加到3.47万亿千瓦小时,居世界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后),达到美国的84.4%。到2008年年底,中国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和宽带网用户均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在过去30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基础设施奇迹。基础设施已经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瓶颈之一转化为最显著的“加速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奇迹与经济增长奇迹互为因果: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发展为中国经济起飞并持续高增长奠定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又为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创造了经济条件。中国的案例再次证明了“增长过程可由市场扩大而引起,而市场扩大又可能是运输或通讯效率提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