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路透专栏/戳破资产泡沫
柏南克错失时机
经济日报╱萨夫特(James Saft)
2010.01.08 04:09 am
http://udn.com/NEWS/WORLD/WOR2/5353362.shtml
柏南克也许把货币政策在房市危机中的角色淡化到最低程度,但他也淡化了两个关键因素:低利率以及联邦准备理事会(Fed)采取事后收拾残局而非戳破泡沫的政策,对承担风险(risk-taking)的影响。
柏南克坚称,低利率本身不会引发泡沫,抑制房市泡沫要靠加强监管,而非货币政策。这无异于为前任联准会主席葛林斯班和他自己做过的事开脱。
柏南克上周末在大西洋城举行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说:「借款人选择了无法长期负担利息的抵押贷款。银行也预期房价增值能支撑融资的成本,因而授予贷款。」
我在想,借款人怎么会认为这些新奇的抵押贷款对自已有利?还有房价两位数的上涨速度如何能持续下去?葛林斯班曾推崇抵押贷款创新和提供浮动利率给购屋者,几乎从始至终他和柏南克都错过了戳破泡沫的时机,也忽视泡沫的潜在影响。
更重要的是联准会对待泡沫的不对称反应:在泡沫坐大时袖手旁观,在灾难发生后却以降息来纾解痛苦。联准会在网络泡沫破灭时曾这么做,在房市泡沫破灭时也理直气壮地如法炮制。
葛林斯班似乎认为,市场不仅有效率,而且还有某种魔力,因此他担任主席期间联准会的货币政策方向大体与这个观点一致,且听任泡沫滋长。不管怎么调整泰勒规则(Taylor rule)的各个变量,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柏南克现在承认,他可能不得不运用利率手段来防止未来房市泡沫再现,不过他的演讲似乎有意给听者一种印象:提高利率是最不得已的方法。
因此,柏南克似乎稍微平衡了葛林斯班的不对称反应,不过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这仍然让人很害怕。
柏南克辩称,比起递延还款或允许借款者降低还款以交换冒更高风险等作法,低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
我想,在证券化大行其道的美丽新世界中,很容易辩称制订利率政策的联准会对房价的影响力较大,例如大过于房利美、房地美和其它民间竞争者规模还小时。
但我们必须了解这种影响至少有两个重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柏南克提到的,低利率让那些本买不起房子的人得以购屋。第二部分至少同样重要,就是低利率对资本供给者一定有重大影响,尤其是金融市场的资本提供者(相对于传统的抵押贷款银行融资)。
纽约研究业者Fusion IQ公司执行长兼股票研究部主管黎梭兹在他的部落格上说:「柏南克在为超低利率辩解中,似乎忽略了它对全球债券基金经理人的影响。」
我在这段期间采访这些人时发现,他们追求的是收益率。他们以高通膨期间拟订的不合时宜目标,希望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努力达成。
在3%利率的环境想达成8%的报酬率,这个目标神奇地达成了,不过却是藉助结构性金融,而且只昙花一现。这要怪罪低利率吗?严格来讲不能,但是联准会难辞其咎,因为联准会为风险承担者开廉价保单,推崇他们的创新,并帮他们收拾烂摊子。
在不对称的货币政策下,低利率的效力更大,也更加危险。
尽管如此,加强监管仍然不可或缺,否则单靠高利率不但危险,而且具破坏力。根据柏南克的这场演说,我不认为未来金融监管会更有效,或是会采取先发制人的升息动作。
对那些不只关心追究责任的人来说,最现实的影响是,未来可能还有更多泡沫。
(作者James Saft是路透专栏作家/编译吴国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