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未来经济模式概论
【88:4.12.9】
第9分章 与现行经济模式的根本区别
【88:4.12.9.9】
第1节 未来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的根本区别
【88:4.12.9.9.1】
1.1 新体系的货币、生产、流通、分配三原则
①新体系央行以体系内可进入流通的产品定货币;
②体系内企业以销定产;
③以最终(进入流通的)生产产量(和服务量)定分配。
1.2 现代经济和未来经济的不同生产原则
①现代经济学是依需求状况(有多少货币需求)来生产。
有多少货币转化为需求(有效需求量)=生产量
②未来经济学是依供应状况(有多大生产能力,有无瓶颈)来生产(同时参考实际需求)。
(基本是)最大生产量或需要生产量(真实需求量)=消费量=每个人的消费量之和
1.3 未来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的根本区别
现行经济模式与未来经济模式的根本区别是现行经济模式以有效需求为边界,未来经济模式以供给能力为边界。
1.4 现行模式与未来模式在供需方面的主要区别
现行经济模式与未来经济模式在供需上的主要的处理区别:
①现在的世界是以“有效需求”为生产边界。——以销定产。
什么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就是有钱的需求、有消费能力的需求。
这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未来的新体系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相对公平分配的互相联系的整体。新体系是以生产的能力为边界的,即以供应能力为边界的。——以供定产。新体系是以人类确有需求和资源的限制为生产约束,为发展条件。
这将大大地改善和解放生产力,改变人类的生活。
1.5 未来经济模式与现有经济模式的区别
①在现有经济模式下,多数情况是有生产能力,却没有足够的人买得起,出现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出现供需不平衡。
因为主要利益归属了一部分人,导致另一部分人消费乏力,无能为力,既缺乏消费能力,也缺乏发展能力。从而导致发展和增长相对停滞。
②在未来经济模式下,通过让体系内所有人(正式进入新体系的所有人)都获得基本保障,然后通过生产能力的提高来扩大队伍,分配增量,要比现有经济模式下说是顾及所有人(所谓的全体民众利益均沾),却不能让大多数人获得足够保障的方式好很多,发展要快很多。
在未来经济模式下,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平衡,更容易理顺经济循环,能够发展更快。
③未来经济模式先通过保障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现行经济模式先创设各种就业,创造各类产业,通过就业获得收入和保障,来满足各种基本需求。
未来经济模式与现行经济模式相比,前一种方式更迅捷,更节约人力和资源。
1.6 GDP是什么?
可以换一种角度看GDP。
GDP是什么?是能力。GDP主要是一种能力的体现。GDP是现实达成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
在现有经济模式下,GDP的拓展受着货币、有效需求等无形约束,受着各方面挤占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能很趋近潜在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
在未来经济模式下,将破除各种约束,建立全新机制避免挤占,实际达成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更趋近潜在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
1.7 新体系以产能为界限,所受的约束和限制就较少
(2013.1.4录入)
①GDP中的绝大部分价值,归根到底是由人创造的。价值形成,如果在市场经济中宽泛地进行自由选择,很多价值的形成会受到限制。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制约。
但是在未来经济模式下,在新体系中,以产能为界限,所受的约束和限制就比较少,经济就比较容易实现快速增长。
②苏联在初创时期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就应是释放生产能力,以生产能力为边界的结果。后期发展速度下降是因为经济扩张总量已太大,发展分散化。另外也是因为货币受到了约束。在技术上如果能克服上述障碍,依旧可能快速成长。这是市场经济不可比的。
发展分散化,是指在各个领域扩展,经济逐步复杂化,无法精确地管理和统计,某些领域又受到制约,导致货币不能对应。
1.8 生产决定消费和消费决定生产
(2013.11.5录入)
1.8.1 新体系的发展约束
新体系中,有一些企业是按最大生产能力生产;有一些企业是按企业的实际外部需求(包括体系内部的需求和体系外部的需求)来生产。
按后者生产的企业就不能无限扩张。因为对企业产品的真实需求量有限。这类企业没有达到最大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还有剩余。
按前者生产的企业,如果还有额外需求,就可以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
(前者是供给决定消费,后者是消费决定生产。)
新体系实际上是以前者(这样的企业)为实际约束的。
1.8.2 关于生产和消费
未来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的最大区别,也可以视为是供给决定消费还是消费决定供给。即生产决定消费和消费决定生产。
供给决定消费和消费决定供给,需要正确认识。
前者(供给决定消费)的供给不应是盲目的供给,也不应是扩大化的供给,也不是完全服务于国家的供给。而应该(主要)是服务于人民需要的供给。就是在全民需要基础上的供给。
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误解、误区,导致出现错误和曲折。苏联和中国在过去发展就曾受过影响。
过去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是认识层次还不到位的问题。当然,也受技术发展、理论发展制约。
(本节内容基本来自2010年、2011年、2012年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