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4003 131
2018-12-07
很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对传统的经济和金融理论过分迷信,不懂演绎和变通。其实,只需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演绎能力,同样是面对新事物,你自己完全有与专家同样起跑线上的独创和原创观点的能力。前提是,一定要基于严谨的逻辑。
例如现在很多人仍然分不清银行信贷业务是否要基于存款的问题。我也看到有些相关专业的MBA也分不清社会基础货币和流通货币的区别问题。

这里,我就再解释一下,如何区分费雪公式MV=PT公式中的M,是代表基础货币,还是流通货币还是货币供应的问题上。
这个公式中,在费雪所处的时期,流通货币就等于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也会几乎等于基础货币,因此,费雪公式中的M理解为基础货币是没错的。

但是随着金融货币体系的演变,社会流通货币M1可以远大于基础货币了,社会货币供应量更加是远远大于基础货币了。那么这里的M,我的个人观点是指社会上的流通货币M1。不是基础货币,更不是货币供应量M2。

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基础货币与流通货币产生不同的演变现象呢?

要解释电子货币体系下,流通货币不是基础货币而是活期存款M1,我曾经举个一个类比。我相信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各位是否认可或同意,请三思后再做判断。

这个解释是这样的。

20年前。
假如一个城市有100万人口,其中的20万个人每人都买了一辆自行车,但是,大部分时间里,很多人的自行车都是停在自己的车库里,或者停放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公共车库里。
任意的某天或某个时候,这个城市的道路上,总不会超过2万辆自行车在路上行驶。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城市的自行车是20万辆,这20万个人,任意时候都可以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出去工作或者游玩。
这里,类比货币,就是基础货币是20万相当于城市的自行车是20万辆,流通货币也是20万,相当于任意时候,这个20万个人都可以随时使用自行车而没有任何障碍。这里注意,自行车是为了出行使用的目的而出现的。

现在,很显然,共享单车大行其道了。
还是同样的前提,100万人口的城市,共享单车经过分析调研,他们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投放了很多个共享自行车存放点,投入了共计2万辆共享自行车,同时到这个城市里,发展了20万个共享自行车使用用户。

任意的某个时候,这个城市里的20万共享自行车用户,都可以随意到自己的周围不远处获取并使用自行车没有任何障碍,就完全等同于20年前,这20万个人每人都有一辆自行车一样的效果。
我们可以在这里发现,这个时候的2万辆自行车,却同样产生了20年前的20万辆自行车的效果,并完全一样。
这里我们很容易类比发现,这里的基础货币只有2万了,相当于2万辆共享自行车,但是却能产生20万辆自行车的效果,与20年前完全一样的城市自行车拥有量一样的效果。相当于2万基础货币,产生了20万流通货币的效果,并完全一样。

这里,我们到底会怎么思考,这个城市的自行车拥有量是20万辆还是2万辆呢?
这只是在各自自己的观点认同问题上,也是分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问题上。

因此,我国真实的货币运行情况是这样的。(我的个人观点,各位可以不认可,至少我提出了一个大家没有那么认真思考过的新观点。)
我国有约30万亿基础货币,其中7万亿是流通中的现金M0,22万亿的央行法定准备金,约1万亿的商行超额准备金,这个超额准备金中,其中还包含了约7000亿的库存现金。

但是这个社会上有54万亿M1,180万亿M2。(这里备注一下,个人活期存款不纳入M1,但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曾发表讲话表态可以考虑在适当时候讲具有流通支付属性的个人活期存款纳入M1)

在这里,我国货币体系的运行情况,可以完全类比城市里的共享单车使用情况。
那就是商行只靠1万亿超额准备金,就可以让社会产生54万亿流通货币的效果(54万亿中包含了M0)。

这就是电子货币出现后,表面看不需要使用现金进行交易产生的新现象,流通货币供应,可以远远大于社会基础货币的规模,实际上是商行的很少量的电子货币形态的基础货币,在共享使用,极其快速的共享使用产生了巨大的流通货币效果,很显然,决定货币是否流通在背后起决定因素的是你的存款是否是活期存款,是否具有可随时交易支付的属性才是重点,而不是看你商行或者央行里有多少基础货币。
这里,22万亿的央行法定准备金,虽然储备在央行,你会发现,其货币的流动性却依然存在于社会上丝毫不受影响。这些都是金融货币体系内的新现象。需要靠你自己去领悟这个区别和变化了。

我的观点已经表达清楚了。谢谢观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2-8 11:48:01
楼主对《超额准备金》的概念理解,错的有些离谱了。

我举例子说明:
1.当央行降准资时,降准资金就是商行的超额准备金。
2.当央行MLF时,MLF资金也是商行的超额准备金。
3.当央行逆回购时,逆回购资金也是商行的超额准备金。
4.当商行的存款增加时,(增加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同样也是商行的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到底是什么?
用央行的话讲,就是《用以补充商行流动性的资金》。

商行的流动性资金岂止《只有楼主帖中描述的》仅仅才1万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8 19:34:21
zsl0815 发表于 2018-12-8 11:48
楼主对《超额准备金》的概念理解,错的有些离谱了。

我举例子说明:
你的1,2,3点都没问题,是正确的。

但你的第4点,当商行通过信贷派生存款增加时,整个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是不变化的,但是商行的超额准备金会减少而央行的法定准备金是增加的。

因此,随着商行的信贷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极限释放,那么就会导致商行的超额准备金逐步往央行的法定准备金转移,到达极限,商行的超额准备金理论上为0,极易被挤兑了。所以,央行才需要降准,才需要MLF。

因此,我这里得出商行的超额储备金很低,仅1万亿,可能还高估了,所以,央行才要频繁降准(商行流动性不紧张,央行降准干什么?)所以央行才需要MLF,逆回购等,补充商行流动性。(商行流动性不紧张,央行干么做MLF,商行还要支付这类再贷款的利息?)

因此,你前面的理解,几乎没有大问题,但是你不理解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律,所以,你错了,但是也不见得很离谱,但是,这是个简单的货币体系运行规律,你前面能理解,这里无法理解,我认为不可原谅。

商行只要不断对外提供信贷,获取最大可能的盈利机会,就会导致派生存款增加,一定基础货币规模下,超准就会不断减少,极限化发展后,超准为0.所有的基础货币只在两个地方。1.M0。2.法定准备金。

这个时候,央行必然频繁降准。

哥们我在2013年2月的文章里,早就预测未来央行必然频繁降准。后来在2014-2016年的一段时间里,连续6次频繁降准。
假如对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律不熟悉,是无法得出这个预测并判断正确的。

甚至,我也预测正确了我国央行必然降准来冲销MLF。你回看网络上,有谁预测到了这个我国货币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货币现象?但是我预测到了。

所以,我的货币推演不会错,只有可能你看不懂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8 20:51:30
ljclx 发表于 2018-12-8 19:34
你的1,2,3点都没问题,是正确的。

但你的第4点,当商行通过信贷派生存款增加时,整个银行体系内的 ...
呵呵,哥们,你写那么长,我看了前面内容就没兴趣往下看了。

我回复你短一点。
2018年单单只是降准就有四次。仅仅这四次央行降准,给商业银行补充了多少的超额准备金?
哥们你千万别讲连《一万亿》都不到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8 21:49:53
我国有约30万亿基础货币,其中7万亿是流通中的现金M0,22万亿的央行法定准备金,约1万亿的商行超额准备金,这个超额准备金中,其中还包含了约7000亿的库存现金。
————————————————————
您这里所有数据都是时点指标吧?是某一时点的数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8 22:48:2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12-8 21:49
我国有约30万亿基础货币,其中7万亿是流通中的现金M0,22万亿的央行法定准备金,约1万亿的商行超额准备金, ...
是的。一般是指当前央行的最新货币数据的约数。很多数据可以直接去央行官网查询得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