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99 1
2010-01-09
我是《看电影》的老读者了,半年多以前,看到有关老卡一个新电影的介绍,叫《天神下凡》,当时我就被雷到,心说怎么有中国古装神话剧的感觉······看着杂志的介绍,蓝色皮肤的外星人,侵略,保卫战,无外乎这些,至于鼓吹到什么“史诗巨著”、“里程碑式”么。说实话当时也只是想,等上映了去一探究竟吧。后来基本各期都有这部“科幻片”的介绍,翻译也越来越多样化,什么《化身》之类的,还勉强能接受,最受不了的是《异次元战神》······哪个无良的翻译的······好吧,至少最终还是尊重原名,阿凡达,足够了。到近期看到更多的宣传介绍,越来越对这部电影期待,科幻,灾难,部族,战争,神灵,外星,还有爱情,大片不可少的因素一一包括,巨额投资也不是盖的,又是老卡十几年磨一剑的心血,继《泰坦尼克》后的第一部故事片,绝对值得我朝思暮想了。


其实还是比较郁闷中国没有和国外同期上映。少了那种第一时间的新鲜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各种搜影评······长这么大就看过一场全球首映的片子,《变形金刚2》,因为时差问题,在咱中国看比美国佬啊欧洲佬啊看的都早几个小时,说实话还挺有感觉的哈哈。当时看完,全场起立鼓掌,那种感觉,真的特别感动。这次阿凡达,据说早期人们看完了都鼓掌致敬,只可惜我看的太晚了,人们没了新鲜
苦瓜清脂素感自然没了鼓掌的劲头。好吧,我心里鼓掌了就是了。


说说3D技术。从前年中国上映的第一部3D电影《地心历险记》开始,后面的《闪电狗》《大战外星人》《飞屋》《冰川时代3》等等,我都去看了,小时候最早看3D是在科技馆。那个科教性质的,效果
瘦身咖啡做的也格外逼真,也让对3D产生了恐惧的阴影······依然记得《地心历险记》的时候看到大怪物出来就本能地把眼镜摘了,现在想来真是要死了。然后到后来渐渐习惯而转化成对3D的期待,直到现在已经忽略了3D这一噱头,把雪蛤它仅当做是一种表现手法,而把注意力全部关注在故事的主题、细节和叙述方式上,我认为这样才是观影的本质,导演利用3D也只不过是用一种更新的方式来给大家讲故事,立体真实的效果只是手段,故事才是目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故事内容口碑绝佳的两部3D电影《飞屋》和《阿凡达》,却总有人反映说3D做的效果没有想象中震撼之类的。然而我恰恰认为这是导演的恰到好处。不让技术喧宾夺主,只是让你专心于故事,关心他讲述的本质,而不是在你刚刚要感动的热泪盈眶的时候被一支射过来的箭吓得一愣。3D作为表现手段,在未来已经成为定局,直到有一天,没人讨论“戴眼镜看爽不爽”之类的话题,而是坐在逼真的环境中对人物的情绪感同身受达到共鸣,为其中的情节发自内心地微笑或流泪,那才是3D手段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9 08:11:50
有点意思。未来的3D电影应该不用戴眼镜了吧。未来的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或笔记本显示器都会是显示3D影像的,这种技术目前已经有产品在销售了(比如用于奢侈品的全方位展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