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071 0
2018-12-09
悬赏 20 个论坛币 未解决
RT
个人最近在研究这方面问题,该话题在西方20世纪80-90年代是曾经有过一轮很大争论
但追根溯源的讲,局面非常混乱
一个非常古怪的事实是,虽然很多人都在批判这个教科书中的推导方式,但是就是没有人明确指出它是谁发明的

个人目前能够了解到的情况是:

首先,IS-LL是Hicks(1937)发明的,然后Hansen(1953)正式将其改名为IS-LM

其次,AD(Aggregate Demand) 这个词最初是Brownlee(1950)开始使用,AS-AD分析的雏形看起来能够追溯至他
但是,Brownlee(1950)这篇文章很明显没有使用IS-LM相交轨迹去推导AD曲线

按照Corden(1978)、Hall(1982)的说法
他们提到Mckenna(1955,但个人只查到1966年版的同名书)、Rowan(1968)、Branson(1972)的教科书中,就已经开始传播用IS-LM相交轨迹去推导AD曲线

鉴于这几本书都是教科书,所以很可能不是最初的发明者,而只是推广者
所以请问下有没有人了解这个领域,这个做法到底是谁发明的?
隐约判断,它应该是在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就成型的


顺便也问下
Samuelson经济学教科书是不是在某些版本中也向学生推广过这个做法?
个人手上只有第19版和1948年版
1948年版时不要说AS-AD,IS-LM都没有——这个也能理解,Hansen(1953)才给美国经济学界引入IS-LM的

第19版中讲了AS-AD模型,但看起来没提到IS-LM,所以也自然没有谈论这个推导


因此,想问下,Samuelson经济学,是不是中间过渡期时有过几版同时包含IS-LM和AS-AD,以及二者推导的?
如果有,那么大概是哪个时期?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