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在期末考试,由于考期时间很长,所以,先考的科目分数已经公布了,这种时候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追求六十分万岁的,会因为及格而庆幸,追求高分的会因为得高分而开心,剩下的那些不及格的,和想打高分没有打上的,都是垂头丧气,不是抱怨考试没抄着,就是抱怨出题老师故意难为学生,很少有人会正视自己没有认真复习的事实。
今天中午在校园网上查到某门课的成绩后,我因为差一分打90而闷闷不乐,心想:怎么就差一分呢,而我的一位室友则因为刚好打了60分而高呼万岁,直夸老师真讲究。我觉得这一幕真的好有讽刺的意味。
因为这门课是我们的专业选修,就是在地位上不如必修课重要,却要比其他的普通选修课重要,因为它与我们的专业课相关。所以,对待这门课,我很认真,一是因为这门课的实用性很强,同时也能帮助我专业课的进步,二是因为我本身就对它感兴趣。在大学里有句流传很普遍的一句话:“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虽是选修课,但我从来不逃课。我认为态度决定一切,首先要保证有个认真的态度,才有可能做好一件事,学习也是一样。而我的这位室友却不然,她一学期总共去了两次课,第一次是本学期第一节课,第二次是本学期最后一节课,而且两次还都迟到了。考试的前一天,她开始准备复习,从上午十点起床开始,复习到次日凌晨两点。当然这期间她还做了别的,上网聊天,看视频等等。我心里为她着急,劝过她,但无济于事,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我心里暗想,这样的情况去考试,不及格也怨不着别人,只怪自己太不争气!而我,考试之前,不说准备的相当充分,但还是胸有成竹的,我的目标时满分。可从考场出来后,我觉得自己还是太过自信了。
现在成绩出来了,两种成绩,两种态度。我想不明白,大学,究竟是要追求高分呢,还是及格就可以呢?总是听有人说,在毕业找工作时,很多用人单位会看中学习成绩。但我想问,考试成绩就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么?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是工作能力更重要,还是你曾经的成绩更重要?有多少人考试成绩里有水分?又有多少人在考试时发挥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到底,我用一学期的努力得来的成绩,相比考试前突击复习得来的成绩,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