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1日)中国公布的贸易数据好于预期。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出口同比下降16%;2009年进口同比下降11.2%;中国12月份贸易顺差184.3亿
美元;预期为顺差199亿美元;12月份进口同比增长55.9%;预期为增长31%;1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7.7%;预期为增长5%。
该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堪称出口“大国”。尽管2009年是中国外贸最困难的一年,但中国仍然实现了出口“保增长”的目标,并且有较大可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
这一数据有望进一步“巩固”中国出口全球第一这种可能性。此前,德国方面公布截至去年11月底的贸易数字显示,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2009年前11个月,中国的出口货物总额达到1.07万亿美元,同期德国的出口货物总额7346亿
欧元(约合1.05万亿美元)。
出口“大国”而非“强国”
统计显示,自去年4月份以来,中国每个月的出口额都超过了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德国经济在2009年估计紧缩了5%。在超越德国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另有分析预计,中国有可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商务部有官员曾对媒体表示,总体出口额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公司多么重要或有多么强大。中国的出口中,有六成来自外商控股企业。
此外,贸易数据并未包括服务出口,发达国家在服务方面见长,而它恰恰是中国的弱项。同时,与德国相比,中国出口的机电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大多属于加工贸易,而且多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所生产。
2010年中国外贸目标谨慎
今年的外贸局势依然复杂。有关部门希望今年外贸实现“恢复性”增长,即恢复到2008年的进出口总额水平,这就要求出口增长在8%-10%。
但是更保守的分析认为,中国长远的出口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目前美国投资与就业指标均下滑,美国的消费模式如果逐步收缩,中国在鼓励外贸和扩大内需上可能更会偏重后者,加之未来贸易保护对于中国产品的挤压也不容忽视,因此长期外贸指标的制定会更为谨慎。
在短期目标之外,商务系统有初步规划显示,2015年中国出口产品占世界份额的比例要达10%。而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维持在9%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