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56 8
2010-01-11
如果中国当代学人再不做原创性思考,只是在琢磨如何挤入“核心期刊”的话,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许就在接近于中国男足——这是著名学者赵毅衡关于学术实用性和“无用”性的冷思考。

每年要填各种表格,符号学、哲学这些学科,目前也被要求必须追求实用性了。我想,这一方面是老祖宗“学以致用”观念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经济格局追求的是立竿见影。而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没有诸如“知行合一”一类说法的。如何来评价尼采、卡夫卡的“知”与“行”呢?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理论的实用性呢?所以这是一个伪问题。想想魏晋玄学,人们都在嘲笑它的空谈,但历史上真的多出几个“空谈”的朝代,也许中国的哲学、思想史就会是另外一番模样了。要敢于做“无用”的思考,也许才能成为哲学家。
  先秦的名学,以及玄奘带回来的唯识宗,也是传统文化,可惜宣传国学时却忽略了这些精华,所以它们无法流传下来。很让人惋惜的是,我们的学术背景早已是实用主义泛滥了。一方面是鹦鹉学舌,另一方面是奉实用性为圭臬,何来独立思想?我想,如果中国当代学人再不做原创性思考的话,只是在琢磨如何挤入“核心期刊”,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许就在接近于中国男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 19:56:16
有什么办法,大雨不打伞,怎么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20:01:48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20:46:02
哈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 20:55:57
赞同楼主,当前学术研究一味追求实用性和对社会的指导意义,是不是失去了学术的本意。有时理论本身是领先于实践很多年的。比如冯诺伊曼、纳什等学者研究博弈论时,哪有什么实用之说,但几十年后,博弈论的用途才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再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提出之初,其实用性又有谁知道呢?
    当前我国最为薄弱的仿佛并非应用科学,而是基础科学。在所有研究都硬要加个实用的大帽子后,当前的研究变得极其浮躁,基础科学变成了没人愿意接触的冷门学科(一些学数学的纷纷转向经济管理,一些学理论物理的转向计算机就是佐证),这样下去,估计中国的科研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10:17:59
应该是落后中国男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